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以發展清潔能源和智能電網為重要標志,在世界范圍內正在推動一輪新的能源變革。
能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能源供應、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環境等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近10年來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近四分之一,2009年達到173億噸標準煤。按照目前的能源儲量和開發強度測算,世界化石能源平均可開發時間已不足百年。傳統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其大量開發也帶來了氣候變化、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如何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供應的安全性、經濟性、可持續性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挑戰。
為應對這些挑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滿足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需要,以發展清潔能源和智能電網為重要標志,在世界范圍內正在推動一輪新的能源變革。
能源變革四特征
一是能源結構多元化。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與化石能源并重”轉變。近年來,世界水能、核能開發利用規模穩步擴大,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潮汐、地熱能等新能源開發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2008年,清潔能源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18.8%。預計到2020年,在能源消費總量比2008年增長20%的情況下,清潔能源比重將提高到19.7%。過去1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增長了47倍和21倍,遠遠高于傳統化石能源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水能、核能、新能源比重將分別占到58.5%、26.5%、9%、4%、2%,屆時,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每年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6億噸。
二是能源開發規模化。為發揮節能減排和能源開發的規模效益,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推進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和利用。2009年,世界前十位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分別達到了62%、64%和92%,集中度很高。
由于我國煤炭、水電、風電資源分布集中,且與生產力發展呈逆向分布,能源的集約化開發、規模化外送、大范圍配置成為必然選擇。目前,我國正在有序開發建設金沙江、大渡河等13個大型水電基地和甘肅酒泉、新疆哈密等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預計到2020年,我國水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3億千瓦,其中大型水電基地的裝機將占到75%以上;風電基地裝機總量將達到9017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總量的78%。
三是能源消費電氣化。電能具有清潔、高效、快捷的優勢,電氣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世界各國的發展水平、能效水平、生活水平都與電氣化水平密切相關。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物聯網、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對電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電力日益成為能源發展戰略的核心。
2000~2009年,世界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2.1%,而電力消費總量年均增長3.2%。2000~2009年,我國電力消費年均增長11.7%,比能源消費年均增速高出2.3個百分點。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到2020年,我國電力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25.4%,比2000年提高9.5個百分點。
四是能源發展智能化。每一次全球性的危機都會帶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許多國家從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加快了智能電源、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發展進程,大量智能技術和成果在各行各業特別是能源行業迅速推廣和應用。在這過程中,智能電網成為了能源發展智能化的關鍵,并呈現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趨勢。
21世紀初的這場能源變革,將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電力為核心,以構建智慧能源系統為方向,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促進節能降耗、共享社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深刻變革,電網在能源供應體系和能源運輸體系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