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蔓延全國的“柴油荒”讓我國整個能源供應體系陷入尷尬。究其原因,撇開國際油價聯動因素不談,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強行限電”導致的大量新增需求被公認為“柴油荒”的導火索。行政“干預”之弊終究難靠市場醫治,“能源荒”背后的畸形體制陰影再度浮出水面。
近年來,我國曾多次出現包括“煤荒”、“電荒”、“油荒”、“氣荒”在內的能源荒,盡管每次能源供不應求都各有原因,但從實質而言,都是由于市場化供應體制的自我調節與某個環節的行政管制或干預產生了沖突。
由于需求持續猛增,無論煤電還是油氣,我國的能源供應總體呈現平衡偏緊的形勢,這直接導致整個能源供應體系比較脆弱,很難或只能勉強保持平衡,因此,一旦供應環節或需求領域意外受力,供應體系很可能陷入癱瘓。
例如在供應側,每逢冬夏用能高峰期,屢現運力受限導致“煤荒”、管網不足導致“氣荒”等現象,都是供應能力滯后于需求增長的典型例子;又如在需求側,以價格為代表的政策導向對需求產生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群體演繹,并引發“蝴蝶效應”,對能源供應體系產生巨大的反沖力;另外,同一產業鏈中政府管控與市場傳導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勢必激化供求矛盾,例如由于煤價上漲無法傳導至電價,電廠陷入虧損紛紛停機引發“電荒”。
由于能源之間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某一種能源的緊缺可能導致其替代品身價飛漲。不少地區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不惜“限電”,將正常需求從電力逼向了柴油,導致“柴油荒”。殊不知,這種替代可能在短期內造成能源大面積低效率利用,甚至與節能減排的初衷相背離。行政指令單一“靶點”的局限性顯露無遺。
總之,上述能源供求問題歸根結底都屬于行政管制或干預在市場化供求體制中出現了“錯位”。盡管我國能源管理體制和能源定價體制改革仍在持續推進中,但考慮到現實難度,這種“市場與行政力量并存”的能源管理及供應體系,很可能將長期影響我國的能源供求。
既然短期內能源體制很難從根本上改觀,那么該如何盡量避免“能源荒”給百姓生活造成負累?除了繼續堅持“加大供應”和“緊縮需求”兩手抓之外,適時啟動一些“權宜之計”也還是有必要的。
第一,加大供應,除了增加資源量的供應之外,還要從增強運力建設、管網建設、電力線路建設等基礎設施方面下工夫。
第二,緊縮需求,聯系當下節能減排的發展思路,鼓勵傳統能源的節約利用,通過價格等政策方式設置能源消費的“天花板”,避免需求無限制擴張。
第三,解鈴還須系鈴人。對于因行政管制或干預造成的能源供應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要靠新政管制或干預來解決,適度和暫時性的行政力量至少能夠避免形勢繼續惡化。
正如電力界都明白,“市場煤、計劃電”的痼疾依靠煤電聯動來解決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但在電力體制改革推進了八年之后陷入停滯的困局之下,除了再度啟動煤電聯動這個“次優選擇”之外,還能靠什么來緩解眼看將要再度陷入全行業虧損的火電行業之痛呢?
當然,“能源荒”背后直指的矛盾所在,必須引起行業的足夠重視。要避免癥狀不斷出現,就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滿足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策上。期待此次“柴油荒”能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整個能源管理體制和定價機制改革繼續破冰前行。本報記者 邢佰英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