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趙建華)中國社科院22日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介紹說,在目前的國際氣候談判中,歐盟、美國和中國是三股重要力量。三者的參與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構建國際氣候制度的進程。
《綠皮書》說,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歐盟一直發揮著領導者的作用,積極致力于促進全球性的氣候保護行動和制度構建。但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機和歐盟東擴后部分新成員立場差異的影響,歐盟近兩年來的力度和姿態有所弱化;在2009年的氣候談判進程中,尤其是《哥本哈根協議》談判中沒有被邀請介入部分關鍵磋商而自感被邊緣化。不過,歐盟領導者的地位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綠皮書》表示,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發達國家中最大的碳排放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中態度一直相對消極,甚至被認為扮演著“阻礙者”的角色。《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雖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要使該法案正式生效,還需要經過漫長、復雜的立法程序,而且該法案提出的中期目標過于保守,與多數國家的預期相去甚遠,與歐盟等其他發達國家的目標不具可比性。即便該法案能夠生效,也難打破目前的談判僵局。
《綠皮書》稱,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碳排放迅速上升,在氣候談判中的重要地位凸顯。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需要維護自身正當的發展權益。一方面,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維護并促進由巴厘路線圖確定的雙軌談判進程;另一方面,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促進國內低碳發展。
《綠皮書》認為,能推動談判進程的“勝負手”是美國。在當前的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格局下,缺少美國積極參與的國際氣候制度難言成功。中國的態度對談判走勢會有一定影響,但還不足以決定和控制談判的整體進程。
對即將召開的坎昆國際氣候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22日表示,決定坎昆會議談判結果的“金鑰匙”,掌握在美國而不是中國手中。對坎昆會議的前景不能有很高的預期,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恐怕難有突破。
在目前的國際氣候談判中,除了歐、美以及中國與印度、巴西、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外,還有非洲集團、小島國聯盟、最不發達國家集團、玻利瓦爾聯盟等中小國家集團。各方的利益訴求有所不同。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