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坎昆會議僵局難破 綠色中國靚麗出鏡
中新社記者 周銳
近200個國家氣候談判官員的唇槍舌劍讓小城坎昆近來熱度激增,但截至目前,氣候談判最核心、最關鍵的減排目標談判,尚無令人振奮的進展。
雖然人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奢望坎昆會議能達成實質性的協議,但發達國家不愿承擔應有責任的態度,讓氣候談判的前景愈發的不明朗起來。
過去六天,日本談判代表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絕對不會在《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任何減排目標。
分析人士稱,相比于此前以中國、印度等承擔量化減排指標作為自身承諾的前提條件,將“可測量、可報告、可核證”等原則強加于發展中國家的“推卸責任”的做法,日本等發達國家此次“扼殺”《京都議定書》的舉動,則是“赤裸裸”的逃避責任。
作為人們眼中阻礙談判進程的“絆腳石”,日本談判代表團11月30日被與會非政府組織授予“每日化石獎”。
而在《京都議定書》前景問題上與其持不同意見的中國,則以一份靚麗的節能減排“成績單”,獲得各方好評。
目前,中國已成功將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削減10%,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過去五年里,中國共淘汰低能效煉鐵產能1.1億噸、煉鋼產能6863萬噸、焦炭產能1億噸、水泥產能3.3億噸、造紙產能998萬噸。
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透露,“十一五”期間,中國用于節能減排的投資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到年底有望實現,這相當于節省6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了15億噸二氧化碳。
除了提高能效與節能上的努力,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的大量投入,也得到各方稱贊。
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研究顯示,2009年中國以346億美元高居清潔能源投融資排行榜榜首。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在建核電規模、水電裝機容量和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都居世界首位。
目前,新能源、節能環保已被中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官方計劃,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8%;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上升至15%。
解振華表示,中國將走一條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爭取盡早達到排放峰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黛琳指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和創新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
分析人士稱,工業革命以來,美國等發達國家溫室氣體的排放占到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5%至80%。如果他們一直逃避責任,氣候談判到了南非也只能繼續期待“下回分解”。
參與互動(0) | 【編輯:聞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