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相比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各國輿論的高度關注,本次氣候大會可以說稍顯沉悶。
這一方面是因為,國際社會經過去年哥本哈根大會談判的艱難之后,已經對氣候大會談判采取了比較現實的態度,因此沒有過高期待。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美國和歐盟目前都忙于經濟問題,當前并不愿意采取積極主動的姿態,在減排問題上做出應有的承諾和表率,因此,大會一時出現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在這一局面下,中國有關部門近日宣布,中國已經提前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這可以說是中國給本次大會帶來的一份靚麗的禮物,這一主動減排的成績單,也為得中國在本次氣候大會上,搶得先機。
筆者以為,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要求發展中國家減排而自己卻不愿意行動的情況下,中國的這一減排成績單,不僅僅應為中國自身說話,也應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說話。
對于發展中國家整體來說,發達國家在防止氣候惡化方面應該負有主要責任。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發達國家除了應該率先減排外,還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足夠、額外、以公共財政為主的資金支持,在技術轉讓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并建立起監督、核查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轉讓技術的國際機制。
但遺憾的是,發達國家這以上這兩方面的有意不作為,導致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各方缺乏互信。談判要取得實質進展,需要各國都有強烈的政治意愿,并把政治意愿變成實際行動,在行動中建立互信。各國、各利益集團之間都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就是發達國家盡快落實快速啟動資金。然而發達國家的行動并不“給力”。
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在2010年到2010年間提供300億美元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然而,英國“國際環境和發展研究所”在11月中旬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發達國家并沒有很好履行這一承諾。發達國家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排放是造成現在氣候變化問題的主要原因,它們自己也認為,應該提供資金來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而這份報告顯示,發達國家不僅目前正式撥出的資金離承諾目標甚遠,還試圖將過去其他領域中已經提供的資金也貼上“氣候資金”的標簽,從而減少實際掏錢的數額。
發達國家這種推卸責任的做法,與其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試圖將自己打扮為氣候保護旗手的行為,形成了鮮明對照,同時也與中國手中這份靚麗的減排成績單形成強烈反差。
我們應該大力宣傳中國減排的成績單,但我們更要讓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知道,中國為達到這一減排目標,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可以說,中國在減排問題上,這次已經站到了實實在在的道德高點上,中國應有更充分的信心,攜手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起,在這次氣候大會上,向發達國家發起更多的問責。
本報評論員/李由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