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錢鐘書先生應該不會想到,他對婚姻的精辟論斷如今完全可以用來形容國內的礦業領域。一邊是國內企業擠破頭要“走出去”,另一邊是外資企業在行事低調地謀求國內礦業資源。
“聽說托克今年在國內收了個礦。”“很小很小,而且不是銅礦,就是個鉛鋅礦。”這是記者在剛剛結束的銅行業會議上聽到的一席對話,對話雙方均為銅精礦的貿易商,其中一家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貿易公司——荷蘭托克貿易。作為國際市場名頭響當當的貿易商,托克在中國國內的收礦動作格外隱秘。記者從多個咨詢機構均未能拿到托克所購鉛鋅礦的詳細資料,一家國內知名的有色金屬咨詢機構的首席鉛鋅研究員甚至也對托克的國內收礦動作毫不知情。
而實際上,展開收購動作的并不止托克一家。一位長期與國外礦山、貿易商打交道的國內銅精礦貿易商表示,除了托克以外,很多企業今年又開始打國內礦的主意了,這其中包括外資貿易商、國內現貨貿易商,還包括外資投行。
“國內的礦山資源品位普遍偏低,開采價值有限,且項目太小,公司想要發展還得到海外收礦。”一家有色金屬央企的老總曾這樣描述他們公司的上游產業延伸思路,很顯然,國內的小礦并不能入大型央企的法眼。持有相同觀點的國內企業并不在少數,中鋁公司曾公開表示,如果不進行海外大型項目的并購,不足以支撐公司今后的發展。按照一家央企發展部負責人的話就是——做并購,大項目也好、小項目也罷,投入的人力、要走的流程都差不多,從成本角度考慮,公司當然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大型重點項目的并購中。
或許是國內企業的思路太過相近,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等地不時傳來中國礦業企業海外并購的捷報,而部分國家對中國資本的“不歡迎”之聲也相伴而來。澳外資審查委員會(FIRB)主任帕特里克·科莫爾曾在今年9月24日出席悉尼“中澳投資論壇”時公開對外表示,海外投資者對澳大型礦企的持股比例“最好不超過”15%,在新項目上的投資不超過50%。雖泛指海外投資者,但此番言論一經落實,受影響最大的顯然是對澳投資激增的中資企業。相較之下,一位蒙古高官的公開表態就更加直白,該高官對澳大利亞媒體表示:“我們對中國天生反感,中鋁很難進入蒙古。”
有意思的是,這些不利因素并沒有打壓中國礦企“走出去”的熱情。越來越多的海外項目投資見諸報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礦企,尤其是大型央企對國內礦產項目卻興趣索然。
國內礦究竟有沒有投資價值?
“現在收購成本還是很低的,我們最近就想出手買個銅礦,雖規模不大,但品位不錯,關鍵在于價格低。”一位貿易商介紹道,他們計劃投資的國內銅礦在上一輪金屬價格高漲時完成了礦山建設,如今價格回升,原礦主由于缺乏啟動資金,只能空守著礦山,掙不到錢。再加上國內的小型礦山項目在銀行根本拿不到貸款,這就給了投資者絕佳的投資機會。按照他們的話就是:“這是筆給個啟動資金就能拿到礦石原料的買賣。”
看到商機的不僅是一兩家國內貿易企業,類似托克這樣的國際貿易商龍頭也已對這些國內大型礦企看不上的小項目悄悄出手了。在這場礦業圍城的突圍中,究竟是國內企業的算盤打得精,還是外資企業的眼光更準,恐怕要等到金屬價格飆漲大潮退去后才能見分曉了。 (本報記者 李若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