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創新的挑戰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41萬億元,占當年GDP的4.7%。在政策推動下,未來一段時期,環保產業仍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率,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可達4.9萬億元左右。
顯然,中國正在步入環保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而這個產業是否健康、發展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要以多大的代價來解決今天的環境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產業發展階段單位面積承受工業強度的壓力,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歷史上完成工業化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中國的環保產業之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國外的做法,就是因為它不可能用其他國家過去的解決方案來簡單解決我們今天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我國環保產業現在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產業集中度低,且中小企業占比高達98%以上,管理能力薄弱。環保產業作為對科技要求極高的行業,上述現狀直接導致了企業競爭力普遍低下,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和盈利。
而盡管我國的環保投資近年來有了很大進展,但總量尚顯不足,渠道不夠暢通,尤其是缺乏比較固定的長期的環保投資機制和渠道,影響了環保產業的發展空間。
“綠色信貸一個根本的核心點,就是要找到一個雙贏的機制。”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認為,現在難度比較大的是,環保部門如何把有效的監管信息、企業環境的風險信息,有效及時地傳給信貸部門。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創新不足,貸款利率高、周期短,難以適應城市公用環境基礎設施行業收益低、周期長的特點。
據初步預測,“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為3萬億元以上;而如果能夠實現我國政府向全世界承諾的,到202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到45%,則提高能效所需要的投入更是數額巨大。
實際上,當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和盈利空間的時候,也對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如何讓更多環保企業成為銀行金融服務戰略價值鏈中的一環,使之不僅受益于銀行服務,而且為銀行創造價值,仍需要銀行為創新付出艱辛。(記者李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