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煤電供需銜接會正如火如荼開著,不過好消息不多,壞消息接踵而至。
據中國煤炭市場網最新統計,截至1月4日上午8時,2010年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初步匯總的合同采購量達到3.0696億噸。鐵路預留運力配置意向框架設定目標為9.06億噸,目前來看,僅僅完成了1/3,而簽約的多數也都是地方電力企業。剩下的2/3采購量仍懸而未決,不難看出,新年伊始,煤、電巨頭圍繞價格問題,再次進入了談判的膠著狀態。
煤價高漲動力十足
1月6日,中國神華、大同煤業等電煤企業早盤一路上漲,其中大同煤業的股價一度上漲近5%,雖然午盤后大盤走低,煤炭股的走勢也受到影響,但煤炭股價走勢依然強于大盤。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入冬以來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特別近來北方強寒潮的席卷,各地電煤供應再度緊張,煤價有再度沖高的趨勢。數據顯示,去年底以來,秦皇島港大同優混、山西優混平倉價分別為825元/噸、780元/噸,較去年12月初上漲90-105元。在國際煤價方面,動力煤價格也以上漲為主,去年12月24日,澳大利亞BJ現貨動力煤價格為85.59美元/噸,較當月月初上漲4.6美元。有觀點認為,今年電煤簽約價要上漲8%-10%,將達到800元-900元/噸。
參照上述價格,按照全國15億噸電煤交易量粗略計算,2010年合同煤價上漲將侵蝕電力企業約600億元的利潤。今年上半年,電企虧損基本成定局。
短期來看,北方持續降溫影響,電煤旺盛需求還將延續兩個月,其價格漲勢不減。長期來看,山西、內蒙等地煤炭資源整合,煤炭供應可能趨緊,而電企電煤庫存現在已下降到歷史新低,補充動力十足。與此同時,目前種種跡象顯示,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已有持續轉好的穩定性,隨之而來的,是通脹壓力越來越明顯,這奠定了煤炭價格高漲的主基調。因此,上半年煤炭價格高位運行似成定局。
相比煤企的價格高漲,經營形勢喜人,電企卻難以獲得實質性利好。歷史經驗表明,以往每次銷售電價的調整周期都在1年左右,最新一次的電價調整是在2009年11月份,因此,今年上半年難以再次上調。
并且電價的調整,發電企業得到的實惠十分有限。“電價上調2.8分,我們只獲得了0.1分好處。”一發電企業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訴苦稱,電價調整的絕大部分利益都被電網拿去,發電企業的日子依然難過。
煤企整合勝利在即
今年煤企的好事真是接連不斷,一方面煤價接連上漲,帶給企業穩定而又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煤企橫向整合戰略勝利在即。最新消息表明,備受關注的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省礦井數由2600座減少至1053座,企業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形成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
在山西宣告煤企重組強勢收官的同時,其他一些省份,如內蒙、河南、陜西等地也將效仿山西,將對本地煤企進行整合。
不難看出,整合以后,煤企聯合壟斷格局已經形成,煤炭價格下跌將更具剛性。與下游相關產業的關系,煤炭將變得更加主動,甚至可能對下游產業形成控制之勢。
電企被迫加快整合
與煤企風光所不同的,近幾年電企始終處于盈虧交錯的風雨飄搖之中。而隨著煤炭企業的日益強勢,電企越來越感受到來自煤企、電網企業的壓力,而當政府這最后一層保護網被剝去以后,電企的日子變得愈加艱難。與此同時,電企苦苦盼望的市場化改革,其步伐遠不如煤企整合的速度快,遠水難解近渴。
為了不“坐以待斃”,電企也開始加快橫向整合。繼華能集團重組粵電集團、中電投集團收購貴州金元集團、國電電力收購寧夏英力特集團、大唐發電收購渝能集團等系列收購之后,今年年初,華能國際斥巨資86億元狂攬山東電力集團各地資產。
電企橫向整合,一方面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向水力、風力等新能源發電轉移;一方面是為了應對電網改制后,來自電網企業的壓力。最重要的是,電企迫不及待地整合,是為了提高與煤企博弈的實力。
消費者最后買單
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中國煤、電企業間將形成“龍”與“象”的“國家隊”之間博弈的局面。毫無疑問,這將是兩大巨頭之間的利益碰撞。一旦政府定價那層保護紙被捅破之后,我們將看到的可能是所謂的“煤電永久聯動”。這也意味著,煤、電企業都將浩浩蕩蕩加入中石油、中石化的壟斷行列,今后無論電價、煤價還是油價、氣價,都擁有著無限向上的動力。
雖然前不久電力調價主要針對工、商業用電漲價,然而,煤電博弈的最后結果是,消費者將成為最后的買單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