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關煤老板投資農業的新聞開始引起外界的關注,這其實是前段時期人們熱議煤老板3000億元熱錢流向話題的又一個后續,議論蜂起,似乎也有了定論:錢“砸”下去,現代農業馬上拔地而起,煤老板從生態的破壞者已經成為生態的保護者。
帶著疑問,筆者在山西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到,近兩年煤老板投資現代農業盡管在社會上形成一定影響力,但大多數還在建設中,未形成產能。
30年來,煤老板投資農業未曾間斷,亮點雖多,但沒有形成產業體系,幾興幾衰,與煤炭價格的起伏相關聯。
山西推行礦產資源整合后,政府出臺了鼓勵煤焦鐵企業轉型農業政策。誘人的政策能否撬開煤老板的口袋,實現農業產業化大步跨越,我們拭目以待。
煤老板創辦、轉產農業真實現狀
雜糧大省、畜牧業興旺、林果業發達,山西農業特色鮮明。然而改革開放30年來,山西有多少煤炭行業轉產農業呢?
據山西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統計顯示:2008年山西省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3836家,資產規模達到439億元,銷售收入398億元。投資億元以上的25家,規模5000萬元企業不足600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企業占大多數。
目前,全省共有610個煤焦鐵企業創辦和轉產農產品加工業,形成投資總額68億元,其中投資上億元企業23家。
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領導組在一份報告中稱,“一些轉型企業和引資企業,盡管在社會上形成一定影響,但考察中發現大都還在建設中,沒有形成生產能力。”
上述情況表明,外界熱議的煤老板變身“農老板”有些夸大其詞。68個億和3000億的差距也足以說明,農業絕不是煤老板的投資首選。山西省農業廳分管農業產業化的總農藝師賈明進在接受采訪時分析,農業受自然和市場風險雙重影響大、周期長、利潤薄。大多數煤老板投資首選是外省的資源行業、房地產和酒店等服務業。
目前,具備示范效應的企業大多都是前些年轉產的,如:山西琪爾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旭剛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該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固定資產1.5億元。公司營造了人工經濟林帶,綠化荒山荒坡,改善生態環境;擁有翅果油樹三大科技示范園區、三大經濟林基地、全自動軟膠囊生產線、北京晉嘉琪爾康生物資源研究中心及北京銷售服務總公司等,是集科技研發、經濟林建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盂縣南婁集團,利用年產原煤200多萬噸的煤炭積累資金優勢,2001年創辦了飲品公司,先后投入6500萬元,建成了該省最大的核桃露生產線。總規模達到5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達5億元,并榮獲中國綠色食品、中國名優食品、中國市場飲料健康價值五星級、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國家出口許可資格等認證。
在河津市鑫隆焦化有限公司筆者了解到,2004年該公司轉產建設隆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擁有現代化萬頭養豬、面粉加工、花卉苗種植、無公害無土蔬菜栽植、農作物新品種培育五大經濟板塊,形成了集種、養、加、產、供、銷為一體的循環經濟新模式。
山西省農業廳廳長孫連珠在接受山西一媒體采訪時曾說,河南雙匯2008年的銷售收入365億元,內蒙古蒙牛239億元,山西省最大的龍頭企業金澤銷售收入僅為14億元。相比之下,山西省進行農產品加工業的龍頭企業規模小、布局散,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還不夠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