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脫褲秀環保,重要的是行動了
我們得承認,這種活動還是很小眾的,很多人沒有勇氣參與其中,我們還得承認,以這樣的方式來宣傳環保,多數人一時還是很難適應,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活動是有社會意義的,因為它不是發生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氣候大會上,而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組織者和參與者不是各國的首腦和政要,而是一群普通人,其使命僅僅在于提醒我們一下。而從輿論表現的偏見和冷漠來看,這樣的提醒尤顯必要。“光脫褲有什么用”,我想反問的是,你想它有什么用呢?確實,個體的力量極為弱小,不要說20多名,就是200、2000人參加“不穿褲搭地鐵活動”,對于環境的影響可能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個體的力量也能很大,可以通過一部分人的努力和堅持來引導和改變更多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因而行動是最重要的,只有行動起來,一切才有可能。一場另類的宣傳活動可能真的沒什么用,但再沒用也比坐在電腦前什么都不做只知道調侃強得多。
“盡玩老外玩剩下的”,可是你要知道,還有許多東西是誰也玩不剩下的,如果我們不玩它,它總有一天就會來玩我們。譬如氣候變化,環境惡化,這看似遙遠而宏大的議題,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向我們迫近。(吳龍貴)
反方 只穿短褲乘地鐵是在妖魔低碳
什么樣的生活可以稱為低碳?可以這么理解,是指減少生活所耗用能量,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此來說,不穿褲子當然低碳,畢竟減少了褲子生產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但要看到,當前社會對低碳生活還存有種種誤解,這時突然采用不穿褲子這一極端形式,就很有可能對低碳生活產生誤導,從而不利于低碳生活的推廣。
低碳生活強調得更多的其實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但很多人做事求絕對,把一個低碳生活想得那么可怕,以至于讓現代人與現代生活隔絕。
不穿褲子確實環保,但這一做法顯然違背了低碳生活的貼近本質。低碳明明俯拾皆是,留心即能做,但你非要將其與不穿褲子聯系到一塊,試想,有幾人能做到不穿褲子?而從心理學分析,人常常會對自己不可能達到的東西放棄追求。既然不可能做到不穿褲子,那為什么還要追求低碳生活呢?而且,低碳生活還是一種新生事物。要想讓新生事物茁壯成長,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要維系新生事物本來的良好形象,千萬不能對其妖魔化。從正常的社會道德而言,有幾人能做到不穿褲子上街?這一行為明明是有違主流道德的,現在將其與低碳生活掛上鉤,倒帶來了一種低碳妖魔化的絕妙諷刺。試想,如此,不是要公眾拒低碳于千里之外嘛。(喬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