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中午,廣州18名網友齊聚地鐵2號線萬勝圍站,共同脫下褲子,走進了地鐵車廂。據介紹,“廣州不穿褲子搭地鐵日”的誕生,源自國外的“無褲日”(NoPantsDay)倡議。市民梁樹新對舶來品進行了適當改良,增加了低碳生活和廣州亞運元素,以便讓這個純屬娛樂的行動變得“有意義”。(1月18日《南方都市報》)
“無車日”、“節能日”這些詞對我們來說早已不是新名詞,為了宣傳環保,人們一直在尋找各種辦法。而如今出現的“廣州不穿褲子搭地鐵日”卻著實讓人心生疑惑,倡導環保什么時候要開始“革褲子的命”?仔細閱讀報道才知道,18名網友“不穿褲子”的本意是在提醒人們少用現代工業產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褲子自然也在現代工業產品之列,因此才出現了地鐵上脫褲秀環保的一幕。這18名網友為倡導“低碳生活”不惜在數九嚴冬脫褲的行為的確令人感動,但是不穿褲子生活就“低碳”了嗎?
據了解,“不穿褲子搭地鐵”的活動首先出現在一些英美國家,但參與者的目的大多是讓人們摒棄守舊的生活,增添生活樂趣,說白了也就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搞怪”活動。如果非要將這種“舶來品”賦予環保的意義推而廣之就有點牽強附會了,效果也不會太好。
一方面,倡導“低碳生活”也是首先基于要保證“生活”的基礎上的,而最基本的生活莫過于穿衣吃飯,連衣服都不穿了還談什么生活呢?畢竟這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那種衣不蔽體的原始生活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不穿褲子談環保只是一種披上“綠色外衣”的行為藝術。
另一方面,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國家,就算現在人們的觀念逐漸開放起來,但終歸還沒到可以不穿褲子招搖過市的地步。活動參與者之一的白領陳小姐連脫都沒有脫,只是表示“我不敢脫,純屬精神支持”,由此可見,這項活動的推廣恐怕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停留在“精神支持”的層面了。
自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以來,“低碳”一詞逐漸被人們所熟知,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人們也開始希望擁有“低碳生活”。然而,倡導“低碳生活”的方式有那么多,何必單跟褲子過不去呢?“低碳”是生活,“穿褲子”也是生活,用不穿褲子的方式來推廣“低碳生活”只是行為藝術的作秀,成為人們一時的談資。渴望“低碳生活”,我們可以多種樹,少開車,或者改良服裝生產工藝和布料,就像濟南市的政協委員羅虹說的那樣,“低碳生活對于普通人來說只是一種習慣和態度”,這種脫褲子的行為實則大可不必。(歐陽亦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