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填埋場超負荷運轉
代表調查
最近這幾年,垃圾處理場越來越不受人待見;只要哪兒傳出了即將建設垃圾處理場的消息,往往就會受到附近居民的抵制和反對。怎樣才能妥善處理好每天產生的大量垃圾,又能確保垃圾處理場周邊的居住環境不會受到困擾?作為著名的垃圾問題專家,市人大代表王維平認為,必須加強對垃圾處理運行工作的監管力度,才能除去眼下的病根兒。
現狀
垃圾填埋場4年后飽和
對于北京這樣一座大城市來說,解決垃圾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王維平透露說,盡快建設新的垃圾場就是眼下的一件急事兒。“4年以后,北京的垃圾填埋場就都填滿了;而垃圾填埋場的建設周期通常需要四五年的時間;如果現在再不趕緊動手,到時候垃圾可就無處可去了。”
解疑
北京垃圾場設備很先進
每當提到垃圾處理場,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污染環境。王維平對此分析說,各種污染物的處理技術,只能改變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垃圾處理的意義,其實是把垃圾控制在最小的污染范圍內。“只要達到國家環境污染控制標準,垃圾處理場就是安全的,就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實質性傷害。”
很多人都羨慕國外的垃圾處理技術,王維平曾經到多個國家考察過垃圾處理場,“很多國家的垃圾處理場與居民區只有一墻之隔,但是根本聞不到任何異味。”但他認為,其實北京的垃圾處理場的設備很先進,甚至比一些國家的設備條件還要先進,只要按照操作規范運行,垃圾處理場原本不該出現如今的擾民問題。
根源
垃圾場操作運行沒規矩
原本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垃圾處理場,有的為何成了污染源?王維平的觀點是,操作運行不規范是導致垃圾處理場出現超標污染的主要原因。“比如垃圾填埋場原本應有嚴格的操作規范,但是目前多數填埋場都沒按照規范操作。”
一些引起居民反感的垃圾處理場還存在超負荷運行的問題。
王維平舉例說,高安屯垃圾填埋場的設計能力為每天處理1500噸垃圾,但投入運行后每天的實際處理量卻達到三四千噸;招致居民不滿之后,環衛企業又把部分垃圾轉移到阿蘇衛填埋場,使得設計能力為2000噸的阿蘇衛如今卻要應付每天5000噸的垃圾量,結果又引起了這里居民的意見。
建議
盡快立法加強監管處罰
“我國目前沒有頒布過任何一部關于垃圾焚燒的操作運行規范,針對垃圾處理場的監督處罰機制至今也沒有建立。”王維平建議北京市率先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有法可依才能確保今后監管到位。”
令人欣慰的是,制訂垃圾處理場操作規范和監督處罰制度的工作,目前已有序展開。北京正在研究落實垃圾處理場的作業規范和相關制度。今后垃圾焚燒廠的環保情況將被實時監測,相關的環保檢測數據也有望向公眾公布。
(本報記者 周健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