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是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宣傳部的負責人。她所在的單位,負責供給首都近2000萬人的市政用水。她的“無奈”,主要是因為造成自來水二次污染的供水設施多由小區自建并負責后期維護,設施權屬不在自來水集團,使得后續維護工作“力不從心”。
對于自來水加熱后出現的水垢,梁莉認為,除了二次污染外,還和北京自來水的水源近年來多為地下水有關。地下水與河湖地表水源相比硬度較高,但經過處理后,北京自來水水質硬度還是符合國家供水標準的,“市民完全可以放心飲用”。
“很明顯,供需雙方在市政供水標準上是‘不合拍’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水務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目前自來水價格由政府確定,供水企業又處于壟斷地位,只要供水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和當地政府要求,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供水任務,便成為了企業最核心的追求。
這本無可厚非,但以達標供給為導向的生產模式,使得供水企業忽視了用戶的現實需求,造成了供需雙方訴求間的錯位。
應由誰來擔責?
作為一個公共產品提供者,供水企業應以市民需求為生產導向,在供水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創性工作,提供更好的產品。這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理念在市政服務領域的必然要求。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滿足市民需求,需要解決的主要是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明確老舊管線和二次供水設施歸屬,厘清市政企業與小區管理單位間的責任與義務,確保自來水入戶水質與出廠時一樣,滿足市民家中飲用水“安全”層次的需求。二是以目前市場上被市民普遍接受的桶裝水為標桿,進一步提升水質硬度處理標準,滿足市民家中飲用水“可口”層次的需求。
“市民為家中流出的每一滴自來水向自來水集團付費,對于無償使用小區自建設施盈利多年的企業來說,后期的維護、更換責無旁貸。”專家表示,現在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門進一步明確企業職責的決心。
不過,為居民家中提供更高品質的直飲水,到底是否還應由市政系統承擔,業界多年來卻一直有爭議。
反對方的主要理由是,一個成年人一天正常的飲用水量為3升左右,按一家3口計算,一天也不過10升水,僅占家庭總用水量的5%。由于屋內供水管網單一,如果自來水都按純凈水標準處理,那居民洗澡也得用純凈水,勢必會造成浪費。
事實上,要避免浪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直飲水走一條單獨的管道。但對北京市政系統而言,這套與自來水管網等長的全新管道,即便拋開施工難度不說,高昂的建設成本也足以讓供水企業望而卻步。
在權衡成本與收益后,“直飲水”三個字漸漸淡出了水務系統的大小文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