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抑制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的任務十分艱巨。最近,包括鋼鐵、多晶硅等行業的“準入門檻”已經或即將公布;幾大過剩產業的淘汰落后產能標準也即將確定。無論是“嚴準入”還是“促淘汰”,選擇科學合理的指標都是前提,而在倡導低碳經濟的今天,除了參照產能指標外,引入環保、能耗、效率等“綠色”指標來提升行業效率至關重要。
在行業標準制定中,單純依賴產能、規模等指標固然有利于改變一些產業“小、多、散”的現狀,但很難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回想去年發布的鋼鐵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設立了針對普通鋼企“100萬噸”和特鋼企業“50萬噸”的紅線。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地方鋼企加快重組,產能不足的企業借此順利“達標”,但事實上,“一加一”式的簡單聯合之后,這些企業的生產效率并未得到根本提升。
如此一來,設門檻抑制產能過剩、鼓勵企業做優做強的政策初衷將很難落實。要避免尷尬重現,有待行業標準制定者在選擇指標時更重視“綠色”指標。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設立行業準入標準或淘汰落后標準的主要目的在于調控行業內的產能總量,確立行業競爭秩序、同時引導健康的行業發展方向。因此,在標準制定中,除了產能、規模等外在指標外,還需要重點引入生產效率、環保水平、技術水平等指標衡量企業內在競爭力的指標,促進企業完成“內外兼修”。
事實上,在目前我國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加劇的大背景下,針對環保、效率、技術領域設立合理的“綠色”指標更加緊迫。
首先,眼下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產業,往往是利潤吸引和政策支持的共同產物,政策支持固然需要,但合理的導向性行業標準也應同步,這樣才能在產業發展初期避免出現跟風上馬、重復建設,而明確的環保門檻將助力企業提升技術,加大降低能耗的投入,有利于行業保持合理增速和科學發展方向。
其次,對于很多行業來說,產能規模大并不等于環保節能工作就出色,不乏有公司一味求大,只做到行業“巨人”,卻遠不是行業“強人”。
基于此,鋼鐵行業標準采納了環保指標。然而,此前有鋼鐵企業表示,鋼鐵行業準入標準中的能耗標準過高,可行性較差。事實上,在其他行業標準的制定中,環保、效率等標尺在操作上尚不成熟的問題同樣存在。
總之,在淘汰落后和確定行業準入中,盡快形成環保、效率方面科學合理的指標和考核體系“功在千秋”。 (邢佰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