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改革的通知,2009年5月8日,發(fā)展改革委向社會公布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我國成品油價格改革朝著市場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從成品油價改一年來的效果看,基本符合我國國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發(fā)揮煉油企業(yè)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也不斷接受著市場的檢驗,仍需不斷評估、完善。
成品油調價頻率明顯加快 價改市場化方向取得進展
自2008年年底成品油價改推行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共調整了9次,其中5次上調,4次下調。而2006年、2007年,油價總共調節(jié)了4次,價改以來,國內油價調節(jié)頻率明顯加快,調價呈現(xiàn)常態(tài)化。調價頻率的加快是國內成品油與國際原油價格聯(lián)動機制的表現(xiàn),也說明政府在推動成品油價改市場化方向的決心。另外,新的成品油價格管理辦法中施行“最高批零價格”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yè)定價自主權。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表示,現(xiàn)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堅持了“市場化”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的改革方向,在此機制下,成品油經營企業(yè)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的前提下,自主確定或由供銷雙方協(xié)商確定具體價格。該機制引入更多競爭因素,向更加合理的市場定價規(guī)則邁進一步。
從幾次調價后市場表現(xiàn)來看,價改的市場化效果有所體現(xiàn)。去年6月份國家根據調價準則先后兩次上調汽柴油最高批零價格,調價后不久,市場上各地主營單位根據供大于需的狀況重新制定價格策略,汽柴油實際批發(fā)價格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各地加油站也先后開始“價格戰(zhàn)”,相繼推出了各種降價促銷手段。而11月9日發(fā)布上調價格通知以來,由于需求低迷,市場上類似的促銷行為再次出現(xiàn),據東方油氣網數據,目前國內不少重點城市監(jiān)測的汽柴油實際批發(fā)價格與國家規(guī)定的最高批發(fā)價格均有不同幅度的價差。市場主營單位下調汽柴油實際批零價格,并展開促銷行為,表明在國家最高限價管理下,市場機制已開始發(fā)揮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
成品油并非每月一開“調價窗”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中規(guī)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所謂“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是指在計算中采用統(tǒng)計學中“移動平均”的原理,取某日此前最近的22個工作日的原油價格數據,求和后進行算術或加權平均,得出當天的“移動平均值”。鄧郁松說,若此值與上一次調價時的值相比正負幅度突破4%,則達到調價條件,當然,是否發(fā)布調價通知仍由發(fā)展改革委權衡多種因素后來決定。
然而,部分市場主體卻沒有完全領會該規(guī)定中的“22個工作日”的意思,并產生“22個工作日+4個雙休日”的一個月的固定調價周期的誤解 , 并 由 此 產 生 所 謂 的 “ 調 價 窗口”,在實際經營中,部分機構與業(yè)者也以此來推斷發(fā)展改革委的調價動作。除了發(fā)展改革委會靈活控制調價出臺時機外,這種誤會也是市場質疑“國際油價動、國內成品油價不動”的原因之一。
不過,“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的確會產生“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價卻上漲”的尷尬局面。移動平均算法能有效過濾掉實際價格曲線中的劇烈波動因素,也能夠追蹤價格趨勢。但是移動平均線有一定的滯后性,在實際價格趨勢發(fā)生反轉時,由于移動平均線反映的依然是此前一段時間的平均價格,行動往往過于遲緩,且算法間隔越長,滯后越強。等移動平均線發(fā)出反轉信號時,實際價格掉頭的深度已經很大了,依此調價容易引起市場對調價滯后的質疑。鄧郁松表示,目前國內成品油調價稍顯滯后。他建議在掌握調價幅度的情況下,成品油調價頻率可以適當加快,這也是價改市場化的必由之路,另外,合理的頻率與幅度也可以抑制市場上無風險的套利囤貨行為。
成品油價格機制仍需繼續(xù)完善
盡管目前我國成品油價改取得明顯進展,但尚存缺憾,需進一步完善。
首先,成品油調價基準原油品種尚不能客觀反映當前我國原油的來源構成!妒蛢r格管理辦法(試行)》中規(guī)定,我國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考慮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環(huán)節(jié)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息旺能源有關分析師表示,其中的“國際市場原油”即英國布倫特、中東迪拜及印度尼西亞的辛塔三個原油品種,這也是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基準原油品種。隨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提高,考量并將國際原油納入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我國成品油價格朝市場化方向改革的必然,但有市場人士也指出,國內成品油原料原油約有一半來自國內,完全參考國外原油品種來形成國內成品油價格略失科學性,相關部門在成品油價格的制定辦法中,應考量國內自產原油。
此外,現(xiàn)行的調價機制比較機械,調價時沒有考慮國內市場的供需狀況。去年以來,國內成品油需求不見明顯放量,柴油需求一直比較低迷,而盡管汽車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汽油需求,但相對于較大原油加工量,供給仍顯過剩,全年全社會成品油庫存保持在歷史高位波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去年1-11月我國共進口成品油3366萬噸,同比下降5 .0%;出口成品油2136萬噸,同比增長41.6%。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鐘健表示,既然是與國際原油間接聯(lián)動,調價機制中就應該考慮到國內供求關系。
我國成品油價格改革是朝著市場化方向逐步推進的,從目前我國國情看,市場競爭尚不充分,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較弱,所以成品油價格仍需政府適當管理。鄧郁松表示,現(xiàn)行成品油價格調整方案仍是過渡方案,仍需改革完善。我國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確,那就是逐步市場化,長遠來看,成品油價格終將會放開,由市場競爭形成,而這也要求在定價機制進一步改革的同時也要推進成品油流通體制的改革,培育多元化競爭主體的市場格局。(記者王巖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