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兩會中提名率較高的關鍵詞,低碳經濟的綠色新風撲面而來。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
如何努力?怎樣建立?加入低碳經濟成分之后,企業的質量競爭力是否會有全新提升?“兩會”期間,圍繞這一熱門思考題,代表、委員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好”字當頭 雙管齊下
“做減法就是為了做加法。”面對全球低碳經濟的新命題,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做好低碳經濟的“減”法無疑是在為優質養殖和生產加分。雖然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低碳生產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但其帶來的附加值也非常顯著。“傳統養殖消耗糧食很高,3斤糧才有1斤肉,科學規模養殖后,兩斤多就有1斤肉。”在劉永好看來,農業的科學化、規模化與現代化,都可以與低碳發展相結合,低碳經濟在農村大有可為。
同為民營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材也深感低碳生產的重要性。“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以結構調整促進民營企業提高競爭力顯得格外迫切。”祝義材代表告訴記者,這種競爭力是綜合的,無論是企業一直秉承的質量競爭力,還是新提出的低碳競爭力,都必須考慮在內。據介紹,雨潤集團已將推進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條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其在全國實施戰略性布局,開工建設低能耗、現代化、五星級的肉類加工廠74家,實現了低碳減排與質量提升雙管齊下。
對于企業而言,低碳生產的形式是多樣的,國內有些企業早已前瞻性地起步。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唐曉青認為,制造領域提出綠色制造,其實就是在踐行低碳的環保理念。
何為綠色制造?據唐曉青委員介紹,“綠色制造”是一種理念,倡導在產品制造技術、手段或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強調低排放、低成本、低能耗理念。“目前,國家立法和技術研發計劃不斷促使企業技術和工藝改進,過程不斷優化,從而迅速提供市場所需產品,實現高質量、低成本以及好的服務和環境。”唐曉青委員表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