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生認為,相比其他沒有風沙的地區,玉門的每臺機組的維護成本一年只會多100多元。
“西北風沙大,干旱,我們采用的潤滑紙不同,還有就是對產電機的密封性要求高。”趙冬生認為,解決風電設備被風沙襲擊的問題并不是什么難題,頂多就多一些勞保設備而已,比如抹布之類的東西,所以估算下來,每年也就比其他無風沙的地方多出100元錢,“這是我們完全能夠承擔的。”
趙冬生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他稱,自己曾經在全國十多個地方先后擔任過現場經理、場區維護負責人,現在做到了中節能港建公司的副總,最多的時候曾管理過400多臺機組。“我的經驗是,風沙對風機的襲擊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按道理,可能有一些損壞,但都在可接受的維護運行范圍。”中海油新能源玉門風電公司工程部經歷鄧南平昨日下午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官員回應市委書記怒稱“開玩笑”
鑒于這一風電項目的規模巨大,苗圩的“形象工程說”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而甘肅方面一開始對此保持沉默。
上周五(3月12日),在甘肅代表團結束下午的小組討論時,酒泉市市委書記李建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此“不評價”。隨后在記者的追問下,他語氣帶著些許怒意地對“形象工程說”回應了一句:“開玩笑!”
隨后,他拒絕回答記者關于酒泉市能源建設的方向與規劃,以及風電是否產能過剩等提問,匆匆走進電梯離去。
在玉門,當地發改委相關人士則用已運行13年的甘肅省首批試驗性發電設備來回擊上述評論。事實上,上述多位企業負責人也提到了這個項目,他們認為,它是反駁有關“風沙破壞發電機”最有說服力的事實。
上述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這4臺發電機組,每臺300千瓦,當時是潔源公司從丹麥引進的。從1997年到現在,它們都在正常運轉,并隨同后來的風電機組一起,并入了國家電網。
上述各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玉門每年的確有幾次風沙,但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風沙對葉片的影響,事實上證明并不大。僅有的粉塵污損,也在可接受的技術范圍內,“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穿越茫茫戈壁灘,途徑中節能、大唐等所在的風電場后,昨日,記者在三十里井子看到了最早屹立在這里的這4臺發電機組。記者在現場發現,由于其顯得矮小,很容易與現在修建的風力發電機組區別開來。在機身上,清楚地顯示著NORDTANK的產品標志。它們與現在的發電機組一樣,仍舊在風中自由輕快地轉動著。
另外,也有網友對工信部副部長苗圩的說法提出反駁意見,并質問:“你到過酒泉嗎?你親臨過酒泉風電場嗎?”但苗圩是否來過現場調研,當地多位負責人均表示沒有印象。
上述酒泉風電項目到底是不是“形象工程”?請關注《每日經濟新聞》后續報道。(記者涂勁軍 朱小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