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和能源企業聯手,紛紛投入巨資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這種狂飆突進式的發展中,一些始終羈絆著這一新興產業的技術和經濟問題愈加凸顯出來。
22日,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黃鸝在北京出席活動時表示,中國是目前國際上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去年國家將風電設備列為產能過剩行業,這主要是針對國內風電整機裝配廠過快膨脹提出的。
她指出,目前中國風電設備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國家鼓勵風電裝備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
近日在甘肅蘭州召開了一次發展風能等新能源座談會,與會的風電產業業內人士介紹說,中國風機技術大多是從國外買來的,這些技術適合歐洲風電環境,如果不加以改進,直接使用將對中國電網造成沖擊。
中國目前有83家風機整機生產企業,其中大多數為組裝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自有知識產權。這些企業中究竟有哪些企業的設備能夠長期穩定運行,有些設備在使用初期質量問題可能不會充分暴露,幾年后將會出現設計、工藝缺陷。
對此,中國一位政府高級官員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質疑稱,中國陸地風沙大,對風力發電機造成磨損,將縮短設備本來應有的20年的使用壽命。此外,個別特大型風電基地還有“形象工程”之嫌。
不過,風電專家、蘭州理工大學副校長邱平說:“玉門第一臺風機運行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這幾年沒有因為風沙影響發電。雖然對風機葉片表面磨損大一些,但沒有影響發電效率。”
除了國產風電技術薄弱,諸如電源建設與電網建設不配套、風電消費市場啟動和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也困擾高速發展中的中國風電產業。
專家介紹說,中國發展風電的模式與國外截然不同,國外是小容量分散型發展,就地消化,而中國是大容量集中發展并且長距離輸送電能,電源遠離負荷中心。這就要求在引進國外風電技術時,不能照搬照抄,充分考慮技術本土化問題。
從事風電產業技術研發的蘭州交通大學教授董海鷹介紹說,中國發展風電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電源建設與電網結構不匹配,風電場建設速度遠遠超前電網建設速度,造成風電并網難。
他說,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在于電源建設與電網建設同步進行,并加快智能電網建設進程,才能形成完整的電力發展規劃和產業體系。
對于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甘肅省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永平提出,“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與傳統能源競爭的問題,如外送風電的質量、價格,都容易影響消費地區包括稅收在內的經濟利益。”
作為目前技術最為成熟、最具有大規模開發和商業化發展的新能源,風電近年來在中國實現了爆發式的發展,年均裝機增速都在100%以上。2009年8月8日,中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甘肅酒泉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電工程。與此同時,內蒙古、河北、東北、西北和東部沿海地區,也規劃建設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目前為止,中國風電裝機超過25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
有關專家還建議,中國發展風電也不能形成單一模式,一條腿走路,在適宜大容量集中發電的地方搞大塊頭發電場。在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發展小容量分散型的風電場,形成大小風電場均衡發展的產業格局。(記者趙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