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8:30—9:30“地球一小時”不開燈活動中,中國幾十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也參與了相應活動。這場旨在環保節能的全球性民間倡導活動,雖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環保節能和低碳生活意識的形成,但業內人士認為,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僅靠民間呼吁,政府積極干預不可或缺。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傅志華在日前召開的“博士山低碳財稅政策論壇”上提出,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市場失靈的領域,需要政府發揮應有的作用,積極干預。比如目前正在推進的節能減排就面臨技術研發投入成本高、投資風險大、產品市場推廣存在障礙等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利用各種政策工具,包括綜合運用必要的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彌補市場不足,引導和推動節能減排。
傅志華說,運用財稅政策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在發達國家有著廣泛實踐。國外政府強調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發揮財稅政策的引導、示范、激勵作用,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手段具有多樣性、系統性、規范性、穩定性,并特別強調積極營造社會公眾參與低碳事業的政策氛圍。
他呼吁,政府有關部門應依據低碳經濟的規律及財稅政策發揮作用的特點與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發揮財稅政策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計金標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國際社會一個熱點問題。因此研究如何通過經濟手段限制造成全球變暖主要原因之一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已是各國關注的焦點。中國于2009年11月26日正式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有關專家稱,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提出這么清晰的量化目標,顯示了中國積極推進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的立場以及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重大承諾。
但二氧化碳減排是迫切和長期的任務,是否應該對二氧化碳征稅,應采取什么方式來征稅,稅制要素應如何設計等問題需要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從而出臺相應的針對性對策,使節能減排行動目標真正提上日程。
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中國稅務學會常務理事長丁蘭認為,近年中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環境代價,為了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抑制生態環境惡化,我國在稅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環境,從表面來看,我國綠色化稅制構建相當成功,但從實質來講,真正意義的環境稅費在中國只有排污費一種,其他稅種不是以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稅收手段對環境保護作用并沒發揮出來。
丁蘭建議,保護環境必須借助政府力量,用稅收手段促使環保趨向良性循環。同時稅收改革應著眼于整體稅制的結構調節,在開征環境稅種、改革現有稅制時應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則、調節原則、整體稅制綠化和循序漸進原則。她強調,在改革過程中既要做到保護環境,又不影響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從而形成一種“綠色”稅收體系,使低碳革命真正成為現實。(記者 林春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