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民劉女士最近經(jīng)常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長春車管所的工作人員,并告知她前不久買的汽車是新能源汽車補貼產(chǎn)品,可以領(lǐng)到3000元的優(yōu)惠補貼,并給她留下一個“財政部相關(guān)負責部門”的電話。
一開始,劉女士認為這肯定是騙子的把戲,并未上心。然而當對方把她買的車型、車牌號、車主姓名一一準確地告訴她時,劉女士有些半信半疑了:“不是車管所的人,怎么會知道得這么詳細?”此外,根據(jù)前些天國家公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她購買的1.4排量的轎車正好符合“節(jié)能產(chǎn)品惠民工程”的補貼標準,而且補貼額度也恰好是3000元。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始動心的劉女士按照對方留下的電話號碼打了過去。對方十分熱情,在核對完劉女士的個人信息、身份證信息和車輛信息后,表示該車輛的確能享受到3000元的補貼,但前提是劉女士要把卡號告訴對方,并到附近的ATM機操作領(lǐng)取。直到此時,劉女士才猛然大悟,對方肯定是個騙子。
雖然很快就識破了這個騙局,但令劉女士感到詫異的是,新車剛剛買完,對方為何就能這么詳細地掌握她的各種信息,而且準確無誤。從買車到現(xiàn)在,劉女士曾登記過買車個人信息的只有購車4S店、保險公司和車管所。究竟騙子是從哪個環(huán)節(jié)盜取了她的個人信息?劉女士又一一找到這三個單位,然而這三方均信誓旦旦地表示,絕對不是自己泄露的信息。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劉女士的遭遇不是個例。去年的汽車購置稅補貼和汽車下鄉(xiāng)補貼出臺后,全國各地就發(fā)生過多起打著汽車補貼的幌子行騙的事件,新能源汽車補貼只不過是他們的新幌子。更為令人震驚的是,在網(wǎng)上有大量兜售車主詳細信息的網(wǎng)站,明碼實價進行交易。劉女士表示,這種行為騙人的同時還侵害了個人隱私,希望政府相關(guān)部門能夠加大整治力度,杜絕這種不良風氣的滋生蔓延。(記者宗巍、常亦殊)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