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大戲。戲中,依靠鋼廠吃飯的焦炭企業顯得那么無助,上游備受大型煤炭企業“欺壓”不說,就連牽手下游鋼廠形成協同效應也是難上加難。同時,在夾縫中求生的單煉焦炭企業還飽受環保等政策的“風吹雨打”。
然而這僅為焦化產業鏈上的表象“紅斑”。隨著電力集團涉足煤炭行業,焦化企業隱隱有被逐漸邊緣化的感覺,議價能力正逐步衰弱。
這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大戲。
今年年初,受成本推高以及鋼材需求拉動影響,國內焦炭價格節節攀升。以山西為例,焦炭價格從1740元/噸上漲到1800元/噸,再漲到1900元/噸,不斷攀升的價格讓國內焦炭市場曙光乍現。
進入3月突然出現措手不及的低谷,山西二級冶金焦價格跌至1850元/噸,但誰又能料到,二季度在“鋼材市場穩定、運輸通暢、心理預期、鋼廠庫存不足”四大因素的推動下,5月上旬,鋼廠接受了焦化企業的漲價要求。焦炭每噸50~100元的漲幅暫時讓焦化企業松了口氣,而國內焦炭市場也達到了上半年的高端價位。
5月中下旬,鋼材價格紛紛跳水。鋼廠在普虧的大背景下,要求下調焦炭價格,剛剛得以喘息的焦化企業又源于煉焦煤價格過高也同樣存在虧損問題,再次徘徊在焦炭價格降與不降的兩難之間。
在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裴熬看來,6月份焦協頒布焦炭指導價的可能性已不大,“在業內普遍看跌的預期下,就算6月焦炭指導價出臺也可能‘飄綠’”。所以,“受調控政策影響,未來焦炭市場需求繼續大增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保持一個相對平穩或小幅回落的運行態勢成為大概率事件。”裴熬說。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李廷預計說:“綜合國內優質煉焦煤資源短缺,以及今年國際市場焦炭、煉焦煤需求快速增長、國際市場煉焦煤價格持續上揚等因素考慮,未來國內煉焦煤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較小,這無疑將為焦炭價格提供一定的成本支撐,但焦炭價格仍存回調可能,只不過回調幅度將大大放緩。”
焦企靠鋼吃飯
都說危機過后就是曙光,但在裴熬看來,金融危機后,焦化行業一直深陷虧損的泥潭,至今尚未脫險。
巨額虧損僅為焦化行業陷入病態的表現之一,部分地區焦炭價格與成本的倒掛讓本已脆弱的產業鏈瀕臨斷裂之危。以山東南部地區焦化企業為例,該地區焦化企業入爐煤成本為1300元/噸左右,按1.4:1的常規比例推斷,生產一噸焦炭的成本已高達1820元/噸,而目前焦炭價格尚在1700元/噸左右徘徊,倒掛現象已十分明顯。
然而,山西南部焦化企業入爐成本尚算低位。一位長期關注煤炭行業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在山東北部焦化企業入爐煤成本高達1360元~1370元/噸,而山西焦化企業入爐煤平均成本更是飆升至1420元/噸左右。雖然焦協已提出,5月份質量標準以硫份≤0.7、灰份≤13的焦炭為基準,焦炭指導價(車板含稅)為2050元/噸。但是依靠鋼廠吃飯的焦化企業不得不在鋼鐵價格下調的影響下,也調低自身售價。”目前,河北焦炭價格已經下跌50元/噸左右,山西太原焦炭車板含稅價繼續小幅下跌,一級和二級冶金焦車板含稅價均環比下跌30元/噸。各鋼廠焦炭到廠含稅價也有每噸40~100元的下跌,此時成本與價格的倒掛成為絕大多數焦化企業的夢魘。
盡管焦炭價格“跌跌不休”,但在外需的推動下,焦炭出口在蕭條一年多以后迎來首個“春天”。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1~3月份,焦炭月出口量均在5萬噸以下,而4月份中國出口焦炭23.9萬噸,環比增長441%,出口金額為9474萬美元,環比增長422%。“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除了國際鋼材市場回暖、焦炭需求增加這一因素外,高企的國際煉焦煤價格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澳大利亞主焦CIF價在230美元左右,因此國外鋼廠自然會將采購目光轉向中國,”有關分析師對記者說,“就算焦炭出口氛圍漸濃,但每年百萬余噸的焦炭出口量(2009年中國出口焦炭54.4萬噸,同比下降95.5%)同3億余噸的產量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而今鋼市低迷,削減焦炭用量在所難免,此時龐大產能所造就的焦炭行業產能過剩如同堰塞湖一般,懸在企業、行業的頭上。
是硬挺還是回調?
李廷坦言,目前焦化企業既要面臨上游煤炭價格堅挺的尷尬,又要面臨下游鋼材市場低迷的窘境,處于中間環節的焦炭行業的確備受夾板氣。希臘危機將會引發一系列歐洲金融問題,而歐洲市場占中國外貿出口總量的1/5,上述因素會嚴重影響中國鋼材出口。“以上種種原因使得短期內國內鋼材市場不會有太大改觀,因此鋼廠對焦炭采購依然會相對謹慎,價格方面也會繼續打壓,而近期對焦炭價格長期支撐的煉焦煤價格也凸顯弱勢。”裴熬表示,“預計三季度受鋼材震蕩萎靡運行影響,我國焦炭市場將弱勢運行,但不排除全面限產后出現短暫價格回調。”
此時,曙光來得快、走得也快的焦炭行業更應加大限產力度。在此基礎上,推動焦化行業整合重組,推動“煤焦聯合”、“焦鋼聯合”,延長產業鏈,增加抗風險能力,引導焦煤生產企業參股焦化企業,推動焦化企業參股焦煤生產企業方為上策。(欒國鍌)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