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助推“公廁革命” 北京公廁世界最多(圖)
2008年06月30日 18: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中國新聞網“奧運專稿”,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6月24日,北京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公共廁所。據報道,2008年7月1日起 ,《北京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辦法明確規定:由政府投資興建的公廁將全部免費,同時該辦法要求,公廁停用24小時要有補救措施,平房區的公廁將24小時開放。 中新社發 魯谷 攝
6月24日,北京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公共廁所。據報道,2008年7月1日起 ,《北京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辦法明確規定:由政府投資興建的公廁將全部免費,同時該辦法要求,公廁停用24小時要有補救措施,平房區的公廁將24小時開放。 中新社發 魯谷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中新社北京六月三十日電 為改善北京公廁形象,申奧成功以來,北京發起了“歷史上最大的公廁革命”。北京目前改建和新建的公廁近五千多個,已超越紐約、倫敦、東京等地,成為全世界公廁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公廁,一度成為申奧時的障礙。一九九三年,北京首次申奧失敗,當時輿論對北京城市建設批評的話題之一就是公廁,“如廁難,難于上青天”的指責屢屢見諸大眾傳媒。
沒有自來水和廁紙,公廁內氣味刺鼻,便坑間無遮攔,如廁者彼此相視而“笑”。臺灣女作家龍應臺這樣描述:“我裸著,等的人站著看,究竟是該臉沖外,還是臉沖內?”來北京旅游的老外們,看到胡同公廁外坐著板凳聊天的人,著實費解,認為這里就是中國社區的中心。
北京公廁當時確已成為社會管理的“死角”,甚至成為進行正常國際交往的障礙。一些外國游客曾幽默而又挖苦地評價說中國的美味佳肴享譽全球,中國的公共廁所卻臭名遠揚。有的外國游客從北京公廁中倉皇逃出,抱怨“連廁所都搞不好,還搞什么現代化”。
公廁關乎每個人:是生活方式的體現,國民素質的外露,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小公廁,大文章。一方公廁,在實現“方便”功能的同時,也展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素質,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與民風。
為改善北京公廁形象,申奧成功以來,北京發起了“歷史上最大的公廁革命”。七年過去了,首都公廁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內部亮堂了,通風好了,獨立蹲位裝上了,男女廁面積相等了,無障礙設施、烘干機安上了……一些旅游景點新建的公廁甚至被授予星級稱號,其中最清潔和最舒適的是四星級。
今天,北京街頭的公廁不僅設計造型美觀,而且包含了高科技。海淀區的萬泉生態公廁,通過運用凈化槽技術將污水分解,分解后的水清澈透亮,可以直接用來澆花養魚;王府井大街上的玻璃公廁,開辟了售貨角,廁所內還有電控室和地下配電室,通過太陽能集熱技術,對廁內保溫;故宮旁的廁所將男女入口的一面墻裝修成宮廷墻,在墻前設一龍椅,可供游人拍照。
據北京知名的《半月談》雜志評論說,盡管北京已經成為“全世界公廁最多城市”,但公廁文明尚待從細節中“全面升級”。
【編輯:魏恒】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