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比爾·韋伯帶著111人的翻譯團隊來到了中國,參加北京奧運會。這個團隊中的任何一名翻譯都有著10年以上的翻譯經驗,他們可以翻譯中文、英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等11種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翻譯團隊之一,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將全程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比爾·韋伯是北京奧運會的首席翻譯官,也是這個翻譯團隊的領袖。他與奧運會的情緣可以追溯到1968年,而現在,他告訴記者,北京將是他參加的最后一屆夏季奧運會。“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時,我在現場;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時,我也在現場;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我還在現場。”與北京的緣分讓這位老人感慨頗深。
比爾端起綠茶,喝了一口,表情很自然。他還是挺喜歡這種飲料的。他的聲音沉穩而有磁性,說起英文來就像錄音帶里的教材一樣標準、動聽。
比爾的脾氣很好,旁邊有人用中文對話時,他就一言不發,卻在接受采訪時偶爾蹦出幾個中文字,說完就笑了,然后馬上用眼神咨詢旁邊的人看自己說的是否正確。
很少有人能猜得到,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帶領著全世界最厲害的翻譯團隊。經歷了13屆奧運會的他,就像一部近代奧運史的史書。
關于北京申奧
北京申奧失敗成功我均在現場
記者:您參加過那么多屆奧運會,這次來中國感覺怎么樣?
比爾:這次北京舉辦奧運會,對我們中的很多人來說,都很特別。1993年,在蒙特卡洛討論北京能否舉辦奧運會的時候,我就在現場。北京當時輸了2票給悉尼。我當時很傷心。沒有人知道最后幾個小時發生了什么。后來,2001年,在莫斯科,當北京最終贏得了舉辦權,我還在現場。我一直很支持北京。
記者:為什么會對北京有這么特殊的感情呢?
比爾:我對中國很有興趣。有些人說,其實,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也許未必是件壞事。因為2001年北京被選中時,北京已經準備得更充分了。以前,中國在西方很多國家看來,都是很神秘的。因為很少人作為游客來過中國。我的妻子對中國很有興趣。她閱讀了許多關于中國的書籍,還了解中國的歷史。其實,像我這樣間接受到影響的人,對中國都不是很了解,那你可以想像,大多數人對中國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這次奧運會,對于北京來說,是一個向全世界展示的機會。所以,我也希望奧運會能在北京舉行。之前,在奧組委討論中國作為候選國的會議上,中國都不斷地表示,中國已經準備好舉辦奧運會,中國已經準備好了。他們很肯定。
記者:這屆奧運會,您覺得中國在籌備方面區別于其他國家的地方是什么?
比爾:和北京奧組委的合作是很愉快的。我有時跟我的朋友開玩笑說,我在學習東方式的耐心。其實,就是要學習和適應東方的做事方法,大家互相磨合。我只能看到北京奧組委工作的一部分,但國際奧組委經常贊揚北京奧組委的工作是非常杰出的,事實上也是這樣的。首先,這些場館都讓人印象深刻,而且,現在志愿者、交通、安保各方面都已經就位了。
如果說最大特點,我會說,中國人是很注重細節的,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按部就班地進行。我經歷過很多屆奧運會,我知道哪些事情會發生,每次我會提前和當地人進行溝通或者解釋為什么這樣做。這次,我的感覺是,籌辦方很迫切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我要每天都寫郵件,他們問我很多問題,不僅僅是翻譯,還包括怎么做新聞發布、交通等很多細節。如果要說最大的特點,那我會說,這次奧運會準備得特別充分,幾乎沒有什么是沒考慮到的,而考慮到的也幾乎都安排好了。
關于工作團隊
18個國家11種語言中國人最多
記者:這次您和您的團隊在奧運中都會做些什么事呢?
比爾:我們的團隊中都是口譯,這是我們的專業。我們可能隨時都要進行翻譯。平時,我們能為聯合國服務,也為美國政府或國會服務,還為運動會服務。這次奧運會,我們將同時提供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我們會出現在國際奧委會的會議上或者其他官方會議、主新聞中心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還有各競賽場館獲獎運動員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每天早上8時30分,國際奧委會都要和北京奧組委碰頭開會,我們也會在。我們還要采訪獎牌的獲得者。但并不全都是同聲傳譯,因為不是哪個場館都有相應的設備。只有體操、游泳和跳水、籃球和田徑項目會有同傳。
記者:那這個團隊又是由什么人組成的呢?
比爾:我們的團隊有111人,來自18個國家。其中來自中國的有26個人,占的比例最大。因為不管在哪個場館,我們都需要中文。國際媒體絕大多數都聽不懂中文。而英文跟法文的翻譯,我們沒有配備那么多,這兩種語言是國際通用的語言。除了這3種語言,我們還可以翻譯另外8種語言,比如韓語、日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和葡萄牙語。
記者:成為這個團隊中的一員,需要什么特殊的條件嗎?是不是非常困難的事?
比爾:找到合適的人是很困難的。這些人在某一個外語國家生活起碼5年以上。比如我,20年在德國,20年在瑞士,30年在美國,當然我是很特殊的案例。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背景。其中一些人是外交官的后代。從技術上來講,我們沒有初學者,每個人的翻譯經驗都在10年以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曾有過服務奧運會的經歷。除了語言,他們還學習歷史、科學。他們中的一些人,在下一屆倫敦奧運會中將是很重要的角色。
關于奧運會
家族血緣注定與奧運結緣
記者:您第一次做首席翻譯官是在什么時候?
比爾:我當過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MIIS)翻譯研究生院院長,做了14年,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時候,我就在那個職位。當時洛杉磯奧組委正在尋找首席翻譯官,他們打了電話給我,我就找了時間去看了看,就在那屆,我當了首席翻譯官。
記者:您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68年,自此以后你就和奧運結緣了。您能講講這些年的故事嗎?
比爾:當然。第一次是1968年在法國舉行的冬奧會,之后就是1984年的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了,除了中間有兩屆沒參加,剩下的我幾乎都參加了,我一共參加了13屆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是我第5次做首席翻譯官。下一次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冬奧會,我也和奧組委簽訂了合同。北京奧運會將是我參加的最后一屆夏季奧運會,而溫哥華冬奧會則是我參加的最后一屆冬奧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我都74歲了,再干這個,工作量太大了(笑)。
記者:您曾經說過,奧運會(的工作)是您經歷過的最難應付的任務,為什么?
比爾:奧運會翻譯涉及大量的運動術語,還有許多醫療和科技方面的詞匯。每一個翻譯都要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場館里,進行合適而準確的翻譯。每天下午,我們都要碰頭,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務。比賽開始后,按照我的經驗,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時~11時。另外,奧運會就像一個小聯合國。許多運動員不一定說得很好,你需要去猜他們說什么。而且,我們還有大量的文字翻譯工作。我曾經形容,這就像冰舞里的“勒茲三周跳”一樣困難。
記者:其實,我一直想問,你為什么會選擇奧運會呢?
比爾:我來自一個奧運家庭。我的父親是100米和400米的國際冠軍。我的母親也從事相關的工作。所以,我的家族血緣決定了我要從事與奧運有關的工作。我生在德國,并在德國長大,但是我的母親是法國人。奧運會對于我來說,不只是職業任務那么簡單,我還投入了很多的感情在里面。
記者:這些年參加奧運會,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要和讀者分享一下嗎?
比爾:(笑)現在還沒有,比賽還沒開始呢。但我可以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許不那么好笑。1988年漢城奧運會,本·約翰跑出9.79秒的成績獲得金牌,但是后來發現他的尿樣呈陽性。那天,奧組委一直在開會,我們一直工作到凌晨3時。第二天早上9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取消了他的成績。1998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發生時,我剛剛離開了我的辦公室。第二天我回去的時候發現,所有窗戶都沒了。我希望這屆奧運會結束后,我可以給你講一些好的故事。
關于個人
我曾經是專業的馬術運動員
記者:您最喜愛的運動是什么呢?
比爾:我最喜愛的運動是馬術,我也曾經是專業的馬術運動員。這是我最喜愛的運動,也是我第二專業。我還喜歡踢足球,還喜歡看排球、籃球。
記者:這是您第幾次來中國呢?
比爾:這是我第六次來中國。第一次時,是2005年,是為了其他的事情來的。但那次,我和北京奧組委的人見了面,做了幻燈片演示來介紹奧運會翻譯方面的情況。2007年1月份,我知道自己成為了首席翻譯官。2007年是來中國最多的一次,來了3次。今年4月份時還來過一次。
記者:對北京的印象怎么樣?
比爾:去年我們來中國時,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西安、桂林……桂林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今年4月份我們來的時候,還去了故宮、頤和園、長城。關于中國的建筑、歷史,我們都可以在西方的博物館里看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來到這里去了解。也有一些人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他們也想來了解。現在,是時候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了。來到這里,你才會發現,這里的人們是超出想象的熱情和友好。
人物檔案
比爾·韋伯(Bill Weber)自1984年以來曾擔任過洛杉磯、亞特蘭大、悉尼夏季奧運會以及鹽湖城冬奧會的首席翻譯。他還曾是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MIIS)翻譯研究生院院長。該研究院號稱世界翻譯官的搖籃,每年為美國CIA和FBI培養出大批人才,卻鮮有人知道該院還與奧運會有著深刻的聯系。比爾·韋伯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人物之一。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