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于丹時,她對10日和12日中國男籃的表現贊不絕口:“這群小伙子太棒了,面對強手毫無懼色,讓我驚呆了。盡管兩次失利,但雖敗猶榮。”
這些日子,于丹在關注著每一場比賽,看運動員的動靜相宜,看觀眾的
悲歡交織。于丹說她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在我看來,北京奧運就是一次精彩的文化儀式!
這樣的感受并非始自今日。5日,她在傳遞奧運火炬時,看到沿途群眾用力揮舞國旗,就已心潮澎湃。于丹說:“無論是在地震災區還是在火炬傳遞現場,今年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國旗。國旗給國人以精神認同和精神歸屬,有她在,就給人以崇高的儀式感!
于丹覺得,自己曾經手持的圣火,凝聚了在場群眾的殷切目光。同樣,李寧在開幕式點燃主火炬前繞場一周,也是通過采集所有中國人的目光,完成了崇高的儀式!芭c其說主火炬是他點燃的,不如說是所有中國人的目光點燃的!
對于開幕式,于丹的解讀是“很中國的文化儀式”。她認為,開幕式的最大特點是“寫意”,這正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坐標之一。今年恰逢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人借助奧運會在世界面前的亮相不是吼叫與喧囂,而是“寧靜、自信、優雅、雍容”。
于丹說,這樣的大型演藝活動給人震撼不難,但讓人感動不易。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卻讓人“感動連成片”。
當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獨唱《歌唱祖國》時,于丹的感受是,孩子如同對母親的認知一樣在認知著祖國與民族;當舞蹈演員用肢體在水墨長卷上作畫時,于丹解讀到了中國文化意味,以及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無縫對接;當活字印刷真的“活”起來,演員露出燦爛笑容向觀眾揮手致意時,于丹看到了對文字、文化的尊重與對人的尊重。
更大的感動源自姚明和小林浩的攜手出場。于丹曾經在四川大學聽到過一首寫小林浩的詩歌:“九歲的男子漢,當900噸的水泥塊向你壓下來時,你用脊梁扛著,轉身去救別人,你就是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擎天一柱。”她說,這兩個人走在一起,不僅富有儀式感,而且可以令人思索人的“小”與“大”——“姚明是體育上的驕傲,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巨人;而小林浩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巨人,他體現了我們民族面對困難時的修復力。兩個人都是中國魂!2008年中國的主題詞是‘苦難’與‘光榮’,他們的攜手讓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
7月底,于丹在美國講學時得知,一些海外華人團體由于條件限制無法看到開幕式直播,當時正在想方設法錄制!八麄兩碓诋愢l,但是心與中華民族緊緊相連,他們說民族百年夢圓,就是延遲幾天才能看到錄像,也是見證歷史!焙M馊A人的真誠與熱情讓于丹覺得,開幕式帶來的震撼與感動需要長久延續。她認為,今后的大型文藝演出應該積極借鑒奧運開幕式的成功經驗,“要突出文化的儀式感,要讓文化‘活’起來,不要總是輕飄飄的,不要總是以提供簡單、廉價的快樂為旨歸!(記者王國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