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中國選手林丹在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中以2比0戰勝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奪得冠軍。 中新社發 武仲林 攝
|
8月17日晚,中國選手林丹在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中以2比0戰勝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奪得冠軍。 中新社發 武仲林 攝
|
中新網北京八月十七日電 題:林丹:四年的等待令他成長
記者 丁塵馨
四年前,林丹用短信“我要用我的成績保護你”,安慰沒能參加雅典奧運、還不是他女友的謝杏芳,但首輪鎩羽而歸。相互慰藉成就了這對羽壇黃金情侶。
四年后,林丹用金牌實踐了這句承諾,安慰在昨天只獲得銀牌的謝杏芳。
和四年前的年少輕狂大為不同,四年后的林丹面對媒體顯得低調不少——除了偶爾還有的“打人”事件。
在北京奧運會上,林丹給大家展示了一個“新”的林丹,這個“林丹”低調,他每一場贏球后,都表明自己沒有去想奪冠,只想盡力打好每一場球;這個“林丹”積極,在球場上不再“慢熱”,每一場都全力以赴、全神貫注。
決賽中,他以比較大的比分完勝世界排名第二的李宗偉,令大家有些意外。賽后,林丹說,因為準備的很充分,“這是自己職業生涯中打得最好的一場比賽。”
但是這樣的冷靜和“充分準備”,卻是林丹經歷了“漫長的磨礪”換來的。林丹透露,隊伍很早就投入到奧運訓練的氣氛之中了,而在訓練之初,他總是因為想得太多睡不著,“很多晚上的睡不著帶給我的漫長的磨礪,才使我在最后的時候能比較平靜面對比賽。”
的確,因為挫折,因為那個遙遠的目標,這個張揚的少年在四年中歷經了許多的磨礪和成長。
其實從雅典的第一輪到北京的最后決賽,一直沒有人懷疑他的水平,就像沒有人懷疑林丹是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的頭號候選人。可是他總是讓人懸著一顆心。
比賽場上的“失常”發揮,或“失態”暴怒,林丹總是以一個“壞孩子”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紐約時報》用一系列的排比句來形容這個中國的“壞孩子”:他是一個運動員;他是一個名人;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士;他閃耀在廣告界;他拍攝超酷的照片;他自己寫博客;他是中國最著名運動員的前十位,他在這個羽毛球國度里就是一切。
今天晚上,當他說“賽前我想,和謝杏芳一起得兩枚銀牌也不錯”的時候——如果這是真心話,他已經不同于那個四年前在出發前就為自己設計領獎動作的林丹了;
當他如愿在最后的比賽結束后,向所有觀眾敬以軍禮的時候,他已經超越了過去的自己;
當他說,“我要開始享受羽毛球了”,它如一個向過去告別的宣言,宣告一個新的王朝的開始。
或許我們可以再做一個等待,等待兩年或四年后的林丹,也許更加張揚、也許變得成熟,但無論如何,在他的羽毛球國度里,他將擁有更輝煌的一切。(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