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因傷退出比賽。(國際先驅導報)
北京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8月21日上午在大雨中舉行,俄羅斯、挪威和意大利選手分別獲得金銀銅牌后,身披國旗繞場一周向熱情的觀眾致謝。中國人最“鐘愛”的體育明星劉翔因傷退出比賽后,“鳥巢”的田徑賽場上座率依舊較高。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
北京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8月21日上午在大雨中舉行,俄羅斯、挪威和意大利選手分別獲得金銀銅牌后,身披國旗繞場一周向熱情的觀眾致謝。中國人最“鐘愛”的體育明星劉翔因傷退出比賽后,“鳥巢”的田徑賽場上座率依舊較高。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
一個成熟的民族,可以也應該用積極的方式去接受所有的競技體育結果。
8月18日11點50分,國家體育場“鳥巢”。
這是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第6場,第2道,中國選手劉翔出場。中央電視臺已經花費巨資準備用直升機空中航拍。
他先脫去了長褲,開始趴在地上做準備運動。做了一輪之后,他掀起上衣擦掉臉上的汗。他試跑了一次,還好。再次試跑,才跨了兩三道欄,他突然慢下來,蹲在了場邊,眉頭緊皺,痛苦讓他張開了嘴巴。
九萬名因劉翔之名而來觀戰的現場觀眾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奧運志愿者李晶正是這九萬分之一,“他跪在地上,輕拍著右腳裸。過了一會兒,他一瘸一拐地走到起跑線附近,右腳根沒有著地。”
槍聲響起,眾人歡呼中,已起跑的選手突然腳步慢下來,有人搶跑了。劉翔的嘴巴半裂著,似乎想大聲喊出來,卻又忍著沒出聲。他撕掉了粘在腿上的“2號”標識,轉身,走出賽場。
他一個人默默地走向運動員通道,紅色運動裝后背清晰地顯示著他的號碼:1356號。
愛劉翔而不是愛金牌
“這屆奧運會上將缺少劉翔的一塊金牌,對于他的億萬粉絲來說,這是一個很難面對的現實。”美國《紐約時報》當天的報道如此評述。真是如此嗎?
劉翔退賽的消息片刻間就在中國的網絡上引發了如潮評論。
網友態度主要分為“批劉派”、“挺劉派”和“中立派”。“批劉派”言辭不遜,甚至送給了劉翔一個“最新外號”——“劉逃逃”。有人甚至還發出了外行的疑惑,“劉翔是不是看到牙買加飛人博爾特跑了個9秒69,整虛了?”
“中立派”有的是從感情出發,表示遺憾,有的則從利益出發,分析“利弊”。上海自由撰稿人李牧之把msn簽名改成了:“事實證明,吃安利紐催萊、喝可口可樂、刷visa信用卡、用EMS快遞、穿耐克黃金戰靴,是會讓人腿軟的。”“號碼1356的寓意是:13億人,56個民族,誰背在背上都會被壓垮。”北京交通大學學生任濤說,這句話通過體育評論員李承鵬的解釋被他牢記,事后他在跟同學談論時一再引用。
但更多的是“挺劉派”。當時坐在起跑線附近的韓先生看得很清楚:“劉翔的表情是無奈、痛苦、難過,真是見者心酸。”在劉翔退場一個小時后,韓先生還停留在看臺上,而他身邊還有人在不停地喊“劉翔加油”!
網友們既理性又飽含深情地寫道:“劉翔的心雖然可以是鋼鐵練就的,但他的身體卻是肉長的。”“無論發生了什么,我們都會愛你的。”“劉翔的放棄,應該讓我們學會尊重他人即是對自己的尊重,請大家理解、尊重他的選擇,展現出大國民眾所具有的素質。”“劉翔,你的傷怎么樣了?我們愛你而不是愛金牌。”
20多年前的“劉翔難題”
事實上,中國運動員乃至中國觀眾面對的“劉翔難題”并不是第一次。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夕,朱建華是紅透一時的人物,“他在當年的地位可能比現在的劉翔還要高,他是1983年全國十佳運動員之首,被認為是代表了中國軍團的形象。”常年跟蹤報道中國田徑賽事的新華社高級記者楊明說,在1983年6月11至1984年6月10日,朱建華在短短一年內連續三次打破世界紀錄,其中最后一次是越過了2米39的橫竿。當時距離洛杉磯奧運會跳高決賽日只有兩個月時間,一時間國人無不認為朱建華必拿奧運金牌。
然而現實卻與國人預想的大相徑庭,朱建華最終僅以2米31的成績獲得銅牌。“回國后,他家窗戶的玻璃被打破了,家人受到辱罵,有人還要朱建華把吃過的補品全都吐出來。”楊明說,備受傷害的朱建華選擇了淡出,他赴美留學,直到多年后才回到上海。
同樣遭遇“負國罪名”的還有體操王子李寧,這個被與喬丹、貝利、阿里并列評為20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的男人,在1988年漢城奧運失利,同樣遭遇了“從天堂墜入地獄”的落差,成為千夫所指。
楊明當時就在現場,“李寧好幾次從鞍馬上摔下來,他最后竟然還對著觀眾露出笑臉,我當時的想法是,真無恥啊!”當時有許多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李寧:冠軍的心》一書作者虞立琪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國人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一些人指責李寧不知羞恥!丟盡了中國人的臉!甚至有人說李寧是‘體操亡子’。”
“回到北京后的李寧,因為害怕別人責罵,甚至不敢外出。”虞立琪說,“李寧還收到了國人寄來的子彈和繩索,讓他自盡了事。”
顯然,相比李寧當年受到的非議,如今的國人對劉翔的做法表現地更加體諒和寬容了,虞立琪認為,“這或許是大家更加理解體育的內涵了,體育并不只是拿金牌。”
一個人無法承受之重
劉翔退賽,“對中國來說,是一場美夢的終結,也是一次反省的開始。”英國《衛報》這樣說道。“一個跨欄選手如何成為了13億人的代表?他將如何承受這么巨大的壓力?”法國記者克里斯蒂安對《國際先驅導報》如是表示。
姚明曾戲言,“上海體育圈的老大不是我,而是劉翔”。英國前世界冠軍科林·杰克遜也表示過,“在中國,我不認為總理比劉翔更有名”。
在奧運開始前,國內媒體有關劉翔的消息鋪天蓋地,門戶網站有關中國軍團備戰奧運的報道幾乎都被劉翔充斥,他仿佛托起了中國百年奧運的夢想。
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米欄項目上折桂后,又在2006年瑞士洛桑打破世界紀錄,并獲得世界冠軍。2007年8月,他又在日本大阪奪得世錦賽冠軍,成為中國田徑運動員里首位集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三大冠軍于一身的第一人。
美國《時代》周刊連續兩年將劉翔列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人”名單。在今年7月15日的《時代》奧運特刊中,劉翔更是登上了雜志封面,在《中國借劉翔一起騰飛》的文章中,《時代》稱,“劉翔如今受到整個中華民族的關注和期盼,他在奧運會上的一舉一動都將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神經。”
劉翔出戰的運動衣如何?會穿什么跑鞋?能否擔當主火炬手?甚至傳出劉翔的擇偶標準和“神秘女友”等八卦新聞。四年來,新聞媒體對劉翔全程跟蹤,無所不包,甚至不留任何隱私,各種消息泛濫。如此極端,最后迫使中國田徑管理中心也不得不發話,呼吁社會忘記劉翔,直至開賽前夕將劉翔隔離備戰。
中國人經受奧林匹克的考驗
也許幸運的是,劉翔轉身,人們在驚訝、遺憾之余,開始認真地反思,這其中包括反思全國上下在劉翔身上傾注過多熱情而帶來的消極效應。
國內某著名門戶網站上甚至專門開列了“劉翔退賽評論集”。而從其中大部分的標題可以看出輿論的主流是“理解萬歲”:“退賽也是收獲”“靜默地理解劉翔”“能夠接受失敗就已經贏得比賽”“請讓劉翔安靜地走開”……等等。
在7月13日劉翔生日這一天,《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了英國著名記者古德博蒂的文章《假如劉翔輸了》,文章認為,這個田徑天才的獨一無二,他在中國公眾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冠軍地位。“但一個成熟的民族,當然應該用這種積極的方式,去接受所有的競技體育結果。”
體壇周報副社長顏強認為這種看法具有很強的預見性,“古德博蒂的觀察,體現出了他對我們在劉翔身上傾注過多熱情可能帶來的消極效應,北京2008,其實正是一個讓中國社會真正進入奧林匹克生活方式的機會。”
時間定格在8月18日11時50分,劉翔一個人默默地離開,運動服后背清晰地顯示著運動服號碼:1356號。這一刻,奧林匹克運動給作為東道主和觀眾的我們出了一道難題。幸運的是,中國人接受了這個考驗。這一刻,劉翔轉身,13億人和他一起實現了心靈的跨越。(林禾)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