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八月二十三日電 題:奧運點評:“足球思維”與“籃球哲學”
記者 宋方燦
中國女籃奧運會第四,男籃奧運會第八。即便如此,中國籃球依然取得了近年來難得的好成績,同時考慮男女兩方面,這個成績不比任何一屆奧運會上中國籃球隊伍的成績差。但是中國足球卻在奧運會上丟人現眼。一個是男足,公認的輸球又輸人。一個是女足,連中國足協常務副主席謝亞龍大人將其定義為“沒精神、沒斗志、沒技術”的三無產品。
從上海,到秦皇島,再到北京的工體,最后在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鳥巢”,“謝亞龍下課”已經成為球迷們的必修課,使用頻率甚至超過了“加油”一詞。相反的,不管是官員、專家、媒體還是球迷,都對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發出了贊譽之聲。
其實,這就是一個哲學問題,一個生存的思維問題。足球這個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第一運動”在中國卻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被籃球篡去“第一”的位置,實在值得某些當局者們思考。
足球和籃球的地位,從一些高層的態度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記者日前參加了國際籃聯的發布會,會上國際籃聯主席鮑勃·埃爾芬斯頓和國際籃聯秘書長帕特里克·鮑曼都向全世界的媒體發出了一個信號,他們期待著通過奧運會把籃球運動做大做強,通過奧運會和世錦賽的擴軍來增強其影響力。相反的,則是國際足聯之強勢,出于自我商業利益的考慮,他們嚴格限制奧運會參賽選手的年齡,同時還在球員代表國家隊參加奧運會的問題上采取冷淡的態度。
籃球有一種“庶子”的生存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使得中國的籃球人開始全方位的考慮如何超越足球那個“嫡子”。所以,多年來,我們看到中國籃協積極推動選手去國外打球,如王治郅、姚明、易建聯等人,都在NBA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同時,中國籃協與NBA的互動也非常多,通過大量的引進比賽,邀請籃球明星們來華交流等,大大增加了中國籃球的人氣,國內的聯賽CBA的人氣也持續走高。同時,在球員和俱樂部的發展上,中國籃協也不急于與民爭利,而是先發展,再切蛋糕。這也難怪,幾年前李元偉就可以自豪地宣稱:“在中國,籃球是第一大運動。”而中國足球,對外的交流則多是民間推動,足協要做的,頂多是指手畫腳、礙手礙腳。
中國籃球人有一種謙遜的美德,足球上則看不到。確實如此,無論是人氣還是比賽的成績,中國籃球這些年都騎在中國足球的脖子上。造成這種現實的,還有就是中國足球的不爭氣。近年來,賭球、黑哨、球員吃喝嫖賭等丑聞不斷,換湯不換藥的中超聯賽人氣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久而久之,中國足球就徹底地喪失了人心。更有甚至,中國國家隊在亞洲的地位一落千丈,在這個足球羸弱的大洲,竟然進不了前十。同樣疲軟的還有女足,這支在足協眼里只想擠奶不想喂草的隊伍,盡力去拼搏了卻還要受到肉食者的冷嘲熱諷,真是流血流汗又流淚。
中國足球學不會善待。這從對國內外教練的使用上都可以看出來。在中國,一些被指為技戰術方面“沒有什么東西的平庸教練”的女足助理教練,到了美國卻能以主教練的身份幫助她們擊敗強大的巴西奪冠。這不禁讓人想到了當初某甲A教練說后來法國的世界冠軍隊主力維埃拉沒有前途那件事。這種中國足球制造的國際笑話,真是層出不窮。相對而言,兩名中國籃球的外教,在過去的四年中,雖然一度保守爭議和壓力,但是籃協的官員們都給予了支持,頂住了壓力,最終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橘生國外則為橘,生于中國則為枳,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想想,那些缺乏熱愛和責任心、只想把中國足球當作升官發財的頭頭們,那些在領導內行的外行們,做出這種外行的事情,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中國足球,既輸在制度上,也倒在思維上。難怪高喊“謝亞龍下課”成為時尚,呼吁“多兩個李元偉”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希望中國足球還在做著“天下第一運動夢”的時候,能夠清醒一下,學學換位思考,多些憂患意識,多些長遠考慮。如此,中國足球才能不繼續周而復始地在失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