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成長靠足球土壤
8月16日,北京奧運會男足阿根廷VS荷蘭的比賽在上海體育場進行。經(jīng)過120分鐘激戰(zhàn),阿根廷以2:1戰(zhàn)勝荷蘭挺進四強。阿根廷15號梅西(MESSI Lionel)以一粒進球和一次助攻,為阿根廷晉級半決賽立下戰(zhàn)功。 中新社發(fā) 湯彥俊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足球決賽后,偶讀一文,說中國足球需要的是梅西。此前,曾見過不少關于中國足球乃至整個競技體育人才短缺的議論,都是在探討明星乃至巨星的培養(yǎng)之路。其實,將技藝過人的體壇明星當作培養(yǎng)的結果,等于把訓練看作加工,把優(yōu)秀競技人才看作產(chǎn)品,恐怕是個誤區(qū)。
筆者以為,世界體壇多數(shù)頂尖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過于強調(diào)加工打造的成分,重要的在于其生存和成長的環(huán)境不一般。有了肥沃的土壤,尖子總會破土而出,純靠催發(fā)的種子終歸難能茁壯生長。
阿根廷足球隊連續(xù)兩次摘取奧運會金牌,人才濟濟當然是重要原因。筆者幾年前曾在那個國家親見孩子們?nèi)绾我蕴咔驗闃贰D抢镉虚_展足球訓練的多種機構,卻不是專為培養(yǎng)“梅西”而興辦的。阿根廷隊前場的梅西、阿奎羅和瑪利亞,年紀不過20歲出頭,身高1米70上下,外在條件絕對不是最佳培養(yǎng)對象。他們在足球沃土上從小跟伙伴們玩球,只要有潛質(zhì),不愁沒有出頭的機會。
那些踢不過梅西的孩子照樣可以快活地踢球,享受足球的樂趣,那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他們自己,還是整個社會,都不因為他們這輩子怎么也成不了“梅西”,就視為無可造就的廢品。讓孩子們平等地“參與”,讓“梅西”們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這樣的土壤是需要科學開拓和管理的,遠比培養(yǎng)幾個“梅西”難得多,也重要得多。
在阿根廷,如果不是足球土壤肥沃,馬拉多納也只是一粒種子,更不用說梅西了。為更多的種子提供生長所需的良好土壤,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中的應有之義。(汪大昭)
【編輯:吳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