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電 題:文明對話,中國與世界同行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北京奧運會以其宏大敘述將中國五千年文明和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果展現于世人面前,經天緯地,氣吞山河。有人慨言,這是一次中國改革開放的“成人禮”;也有評論道,這是一次中國與世界的“文明對話”。
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員,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通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杰出貢獻,而且,更重要的是讓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對其進行重新審視。如夢似幻的歷史畫卷,跌蕩起伏的神話創造,中國也在尋問世界:文明自何處來,又向何處去?人類常態沖突的,還是包容的?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其實,這并不是烏托邦。
可是,西方世界怎么看?多年以前,亨廷頓說,世界是沖突的,沖突的本質是“文明的沖突”。 亨廷頓是有代表性的,而在哈佛大學的同一校園里,被幾千年中華文化浸潤著的華裔學者杜維明則認為,人類文明是多樣化的,世界應是“文明的對話”。
文明對話的語境傳承了中國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以開幕式文藝演出為代表的整個北京奧運會濃墨重彩傳達了中國的聲音。
體育是文明對話的表現形式,奧林匹克運動為全球不同族群提供了對話平臺,不分強弱、貧富,它以自我力量的爆發,以肢體語言,以自醒,來實現自我的肯定,體現公平競爭原則。奧林匹克運動的“游戲”規則是世界對全人類的巨獻,它使人們在一個局部暫時離開戰爭、饑荒、貿易壁壘。毫無疑問,成功的北京奧運會遵循了這樣一個公認的“國際標準”,并由于它的華美、絢麗,令眾神歡娛,讓世人不吝歌詠贊美詩。
太陽明天照樣升起。戰爭、饑荒、貿易壁壘照樣是殘酷的現實,對世界而言,一次成功的奧運會只是一場嘉年華會;對中國而言,一次成功的奧運會也僅是一次經濟實力與文化能力的展示。至少,西方是這么看的。
中國必須不斷解答西方的疑問,經濟的、政治的、軍事的、文化的、甚至是體育的,因為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還很少,也很片面。當然,中國也不必太在意一些人、一些輿論的觀感。試問,北京奧運會所力倡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不正是折射出中國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跡?由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來檢視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無疑是很好的切入點。
西方也要學會與中國的文明對話,因為,僅僅是一次北京奧運會,從申辦過程到場館建設,從火炬傳遞再到賽事組織,西方的某些誤解、誤判而產生的舉止,就足以令中國民眾感到不堪與言。并非誰擁有話語權誰就掌握真相,誰就占據道德制高點,你要聽聽別人怎么說。
雅典奧運會,東道主用橄欖枝編織成一頂頂桂冠,向世人傳遞和平的愿望;北京奧運會,中國給世界各地獲獎運動員奉上一束束玫瑰,表達愛意。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此乃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兼愛而非攻。
橄欖枝和玫瑰花,異曲同工,這是人類共同的語言。
無疑,北京奧運會是一次中國與世界的“文明對話”,它的話題是:中國與世界、東方與西方的關系將沿著什么樣的軌跡運行。無疑,人們希望中國走向世界、西方走向東方。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與世界的對話還將繼續,會在其他場合,會以不同的方式,也會換一些話題,如氣候、能源、糧食、人權、反恐等等。地球是圓的,世界是平的,紛擾的人類,紛爭的世界,沒有片刻的寧靜,中國不會獨處于世,定能勇于面對。在對話的過程中,中國也不斷得到升華。
北京奧運會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人禮”。三十年來,中國經歷了無數曲折與磨難,陣痛與涅磐,努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時代進程,波瀾壯闊,慨當以歌。北京奧運會既檢閱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又考驗了中國的公共意識;既省視自身的不足,又學會怎樣與世界對話,就像淬火的鋼,千錘百煉。這是一場思想的煉獄,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作為一座里程碑,北京奧運會將載入中國現代化的文明史冊。
文明與進步,公平與正義,不僅僅是在奧林匹克的賽場。中國與世界同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