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24日,北京奧運會以其空前宏大的規模、精彩紛呈的競技、絢麗多姿的文化、海納百川的胸懷在人類奧運百年史冊上書寫下濃重的一筆。
從7年艱辛的籌備,到奧運會成功舉辦;從驚艷世人的開幕,到競技賽場捷報頻傳;從志愿者的微笑服務,到觀眾們的吶喊助威,中國在承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收獲的應該遠遠不只是51枚金牌和短短16天里呈現給世界的諸多驚喜。
“奧運留給北京的精神遺產永遠不會貶值。”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北京奧組委高級顧問魏紀中在奧運會閉幕前夕說。
民族自信心增強
“國際奧委會絕對不后悔將奧運會承辦權交給北京。當8月8日那天到來之時,奧運會的巨大魔力和完美無瑕的組織工作將取代一切爭論。”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8月2日面對世界各國媒體對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8月8日至24日,北京不負所望,為國際奧委會和全世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滿的答卷。與此同時,中國也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開放的大國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奧運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拿金牌,還讓我們考慮怎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扮演大國的角色,讓我們的心理更加成熟。”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胡翼青教授說。
他認為這種心理成熟的主要表現為國民日漸大度、寬容和開放的心態以及觀點的多元化。
奧運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盛會,現代奧運會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運動會”,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在這里碰撞、交流和融合。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辦無疑為中國國民提供了一個與世界多種文化、多種價值觀對話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國國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個性、精神的舞臺。
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后,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負面消息、批評報道、抵制北京奧運的言論此起彼伏。這些不僅考驗著中國官方的應對策略,也考驗著中國普通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
面對各種懷疑、責難和不友好,中國無論從國家領導層還是普通民眾都沒有責怪和抱怨,而是始終以理解、寬容、平和的心態面對,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以一個個鐵的事實將誤解變為信任,讓責難變為盛贊。
與此同時,中國人也不斷地在進行“國民性格”的自我檢視和反省。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對于杜麗錯失奧運首金、郎平帶領美國女排打敗中國隊、飛人劉翔突然退賽……大多數中國人所表現出的包容理解態度贏得了世界的贊許和尊重。
“民眾寬容、開放的心態、多元化的聲音,這些都是奧運給我們帶來的收獲。但這些收獲歸根結底體現了一個更加自信的國家,也就是說,我們從奧運中收獲的是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胡翼青教授說。
國家文明程度提升
如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人們隨處可以見到這樣一句標語:“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從申辦成功到迎接奧運到來,北京的老百姓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口號。
不僅是在北京,這場“講文明、樹新風”的活動在中國的其他城市和地區也廣泛開展。很多城鎮、學校、機關、企業都印發了文明禮儀手冊,宣傳普及各種禮儀規范,知禮、學禮、行禮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的時尚。
奧運不僅提供了一個展示北京、展示中國的平臺,同時是一個監督和促進提升國民文明禮貌的契機。在人文奧運的理念下,在城市功能逐漸完善的同時,公民文明素質、精神境界和社會現代文明程度也得到進一步提高。我們用禮貌熱情接待八方賓客,也贏得了世界對我們的尊重。
英國《衛報》的駐京記者史蒂夫·克萊姆一直對自己在北京奧運采訪的一次經歷記憶猶新:“當時我乘出租車從拳擊賽事現場趕到羽毛球比賽場館,但沒想到場館外因沒有特定的準入證而不能進入。戶外正下著暴雨,這位熱心的出租車司機不忍讓我被淋,自己下車跟保安人員解釋,終于讓車停在場館附近避雨。更感動的是,因為不能用熟練的英語進行溝通,司機指著里程計時器反復跟我比劃,讓我明白只需支付拳擊比賽場地到羽毛球場館外的費用即可。”
史蒂夫·克萊姆說,這位出租車司機的熱心和真誠是他北京之行中難忘的記憶,“無論他們的英文如何,臉上都充滿了微笑。”
這樣的微笑也讓無處不在的志愿者成為北京奧運一道美麗的風景。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大多是“80后”年輕人,他們的陽光、微笑和勤勉,成為展示中國形象的一張最好的名片。“這些志愿者的參與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他們沒有任何物質報酬,但他們幫助奧運會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我相信,這種志愿者精神也是本次奧運會留給北京、留給中國的財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這樣評價。
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8月24日,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奧運會的最后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羅格主席認為:“北京奧運會提升了北京人民及全中國人民的環保意識,這將對中國的環境和體育水平的提高產生極大影響。”
也是在同一天,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在公布了北京環保監測中心最新監測數據后表示,北京兌現了關于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的全部承諾,但改善環境的挑戰還未結束。他說:“要保證奧運會后北京的空氣質量不滑坡,必須堅持嚴格的減排措施,后退是沒有出路的。”
“綠色奧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三大主題之一。奧運會用嚴格的環境標準促進了城市環境改善和環境建設,更讓環保理念融入到每個中國國民的心中。
據統計,北京奧運會實施了358個“綠色奧運”項目,包括69項新能源項目、168項建筑節能項目以及121項水資源項目。
自申奧成功以來,中國政府已經投入了約120億美元用于北京環境治理并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和措施。如北京采納的世界最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引入可再生能源以及擴大公共交通系統等一系列長期措施。又如,北京奧運會籌辦的這幾年加大了環保先進技術的研發力度,重點開發了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節能技術以及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噪聲等污染防治技術,使可再生資源在奧運會設施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同時,北京通過籌辦奧運會,建立了經濟與環境相互促進、協調統一的新機制,確保了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各種形式的環境保護教育和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僅2007年一年,全團就開展了350場演講。”北京綠色奧運綠色行動宣講團的李笑萍說。
陳輝是北京西大望路一家網站的網站管理員,他剛剛做了一個小測試,利用網上的碳排放計算器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量。“由于家離單位很遠,我一般都是開車上下班,我的碳排放量是中國城市居民碳排放量平均值的3倍。”陳輝說,他和幾個同事正在考慮通過認養碳匯林的方式來進行“碳中和”。
目前,垃圾分類、種植碳中和林、少開一天車等京城百姓自發的環保行動越來越普及,成為綠色奧運的新亮點,環保理念已經逐漸深入到每個國民的內心。
全民體育空前發展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和舉辦,也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一系列舉措在奧運會前接連出臺,大眾體育譜寫出新的篇章。
據8月22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奧運會明顯激發了中國公眾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50.3%的受訪網友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會在奧運會后更多參與體育鍛練”。
在申奧成功后的7年中,中國的全民體育工作也隨之有了較快的提升。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年底,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已投入1.54億元,扶持各地建設“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06個。而在全民健身中占有較大比重的青少年體育工作,也有了較大發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共有國家、省市、地市三級體育學校近1.2萬所,經常參加體育傳統項目活動的學生達5000萬人左右;目前依托各級學校、體校、體育場館和社區創建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已達2379所,每年參加俱樂部活動的學生多達兩億人次。
“申奧成功的7年,是全民健身運動空前蓬勃開展的7年。”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指出。
“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人文奧運進社區”、“人文奧運神州行”、“強健體魄——迎奧運全民健身體育活動”等具有較大規模和深遠影響的一系列大型群眾體育活動的舉行,正在使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從體育運動中享受快樂,通過體育健身擁有健康。北京奧運會的籌備期和舉辦期,同時成了群眾體育知識的普及期、全民健身意識的提高期、全民體質健康水平的促進期和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期。
這次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極大地喚起全國各族人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愛好,使奧林匹克精神在人民心中扎根開花,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奧運已經結束,但它給中國留下了一筆財富——一筆或許比51塊金牌更加有價值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吳月輝 張超 呂坤)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