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北京殘奧會即將結束,北京7年的籌備工作和2個月的奧運村/殘奧村運行工作也將畫上句號。目前殘奧村各方面工作運行平穩順暢。”今天(15日),北京奧組委殘奧村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鄧亞萍向記者表示,殘奧村的接待量雖然只是奧運會時的一半,然而接待任務并未減輕,運行標準和服務質量更沒有降低。和奧運會時相比,殘奧村的服務“更注重細節,更注重人文關懷”。
截至14日,殘奧村共接待來自147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和官員7379人,輪椅使用人士1736人,運動員餐廳供餐總計224315人次。另外,綜合診所共接診來自137個國家和地區的2899人,治療傷病4297例,轉診25例。
蹲式服務顯關懷
一位來自墨西哥的標槍運動員稱贊殘奧村:“這里的一切都好得超乎想象!”
據鄧亞萍介紹,殘奧村內共有42棟6至9層的公寓樓,為了方便殘疾運動員的出入,每幢公寓樓只啟用了1到3層。在公寓內,開關和掛鉤的高度降低了,浴室內的肥皂改成擠壓式洗手液。考慮到肢殘人打傘不方便,還專門增加了對運動員的雨衣供應量。
商業街的工作人員在為坐輪椅的顧客解答咨詢或介紹商品時,會采取“蹲式服務”,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在村內的假肢輪椅維修中心,有一名運動員送修的輪椅已經破舊不堪,技師們看到后都認為已經沒有任何維修價值了,但是考慮到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還是想方設法為他修理,幾乎更換了所有主要部件,使輪椅煥然一新。這些細微之處,深深感動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以及前來觀摩的各國官員。
服務奉獻也受益
一位來自德國的射擊運動員曾對鄧亞萍說:“這里的人特別友善,讓我覺得很快樂、很溫暖。”
溫暖不僅體現在設施上,更體現在殘奧村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貼心的優質服務上。據鄧亞萍介紹,截至14日,殘奧村洗衣房的工作人員每天要洗滌近3000袋衣物,并提供加急洗滌等特殊服務。對臟污較嚴重的服裝,工作人員都會采取人工刷洗等6個步驟,一絲不茍地進行特殊處理和單獨洗滌。在洗衣房的工作人員中,既有80后的大學生志愿者,又有年近70、具有40多年從業經驗的技術專家。他們每天24小時分三班在溫度高達30多攝氏度的洗衣房里任勞任怨地工作。
當看到兩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運動員把木棍當作拐杖,每天艱難地往返于餐廳和公寓時,住宿團隊的工作人員自己掏錢為他們購買了兩副拐杖。當他們將拐杖送到運動員手上,兩名運動員激動不已。
鄧亞萍表示,“雖然我們的付出不求回報,然而,我們也從殘疾人運動員身上深深地受到教育,那就是精神境界的高低并不與身體的健全程度相聯系。可以說在殘奧村,我們既是服務者,又是受益者;既是奉獻者,又是收獲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