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人們來說,泰舍特這個地名也許并不陌生。幾經波折最終確定走向的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線就西起泰舍特,東至太平洋沿岸的納霍德卡,通常簡稱為“泰納線”。
河邊小城“熱”起來
8月2日,“中俄友誼之旅”車隊駛入泰舍特。在去旅館的路上,映入記者眼簾的是道路兩旁低矮的房屋。其中大多數是木建筑,人字形房頂上蓋著石棉瓦。泰舍特城有4萬多人隸屬于伊爾庫茨克州位于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的交匯點離比留薩河不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泰舍特地區的行政中心和商業中心。
當地人告訴記者,泰舍特這一地名是有來歷的因為泰舍特卡河從這里緩緩流過然后注入附近的比留薩河。在開特族人(亦稱葉尼塞人)的語言里泰舍特的意思是“冰冷的河”。如今隨著“泰納線”的開工建設“冰冷的河”畔的這座小城開始“熱”起來了。據“泰納線”承建方石油輸送公司的消息,“泰納線”今年4月22日開始建設,第一期工程有望2008年完工。目前已完成343公里管線建設、134公里管道的焊接以及114公里管道的埋設工作。
“泰納線”——新的經濟增長點
8月3日上午,“中俄友誼之旅”采訪團采訪了泰舍特區第一副區長基里琴科等官員。基里琴科首先介紹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他說,當地的支柱產業是林業,此外還有農業、運輸業等附屬產業。有記者問當地政府是否把“泰納線”的建設看作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基里琴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是毫無疑問的,地區政府對這個項目期望很高,因為石油管道的建設能夠給泰舍特帶來許多就業機會。”
據介紹,“泰納線”石油管道在該地區境內的長度為78公里,每隔一段需建石油中轉站和石油儲存站。石油管道的建設預計可為該地區創造1500個就業崗位。為促進當地居民就業,承建“泰納線”石油管道的石油輸送公司正在當地選拔優秀的青年并把他們培訓成技術人才,目前已經有78人通過這種途徑進入該公司就職。
并非所有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生活
基里琴科坦言,近年來,的確曾經有過這樣一種趨勢:有相當多的年輕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是,隨著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投資增加,許多年輕人開始選擇在當地就業。為了培養人才,泰舍特地區政府每年從當地的中學畢業生中挑選優秀者,以委培形式派到伊爾庫茨克上大學,等到學生畢業后再安排到泰舍特地區就業。這樣,既為當地的部分中學畢業生提供了免費上大學的機會,還保障了這些學生大學畢業后的就業。
采訪結束后,當地政府安排記者們沿比留薩河參觀。陪同參觀的政府新聞秘書娜塔莎是一位漂亮的金發女郎。她就是獲得免費上大學機會的幸運兒之一,去年剛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大學新聞專業畢業。據她介紹,在俄羅斯,最受青年學子歡迎的是外語專業,語種主要包括英語、德語、漢語、法語、日語。其次,企業管理、經濟學、教育學、醫學、動植物養殖等學科也很受青睞。她還說,這里的年輕人有半數去了大城市,另外一半學成后回到家鄉工作。記者問她為什么不到大城市去,她回答說,她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在州政府做新聞秘書,同樣能夠學以致用。說到這里,她話鋒一轉,神采飛揚地說:“我喜歡中國武術,因為武術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夠修身養性。記者問她是否知道普京總統今年上半年訪華時去了一趟少林寺,她說:“這在當時是一條重大新聞。我能不知道嗎?別忘了我也是新聞系畢業的啊!” (《人民日報》 張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