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當“甩手掌柜”,藥監部門有委屈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相繼發生了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制售假藥案、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不良事件等,嚴重損害了公眾的生命安全,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藥監部門被輿論指為“甩手掌柜”。
“我覺得有些委屈。”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劉自林說。由于“欣弗事件”的藥品生產企業在安徽,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因此受到全國的關注。
“我們藥監部門的工作人員怨氣都很大,平時工作都是提心吊膽,很辛苦、很艱難,一旦藥品出了事,大家往往把責任都推到我們頭上。”劉自林覺得,現在社會上對藥監部門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只要藥品出了問題就全是藥監部門的責任,而事實上,藥品生產企業才是藥品問題的第一責任人。
劉自林認為,藥監部門的責任是通過對市場的監督,加強企業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但并不能杜絕藥品問題的發生,藥品質量不是監督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天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局安全監管司副司長許嘉齊表述了同樣的觀點。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監管司助理巡視員王者雄介紹,對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滅菌生產,國家有明確的規定:105攝氏度30分鐘滅菌,但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在滅菌過程中,溫度在100攝氏度到104攝氏度不等,滅菌時間縮短到1~4分鐘不等,明顯違反規定。樣品經培養后,長出了細菌。“產品出廠時也按照規定做了無菌檢驗,但并沒有檢查出來”。
“過去沒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但并不意味著就沒有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發生。過去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并不見得少,只是大家不知道。”劉自林說,現在有了不良反應監測的體系,是管理上的進步,但給大家一個錯覺,似乎這些年藥品問題層出不窮。
“從齊二藥事件到“欣弗事件”,其實暴露的都是市場經濟的問題。”劉自林認為,現階段,企業存在因逐利而放松對自己要求的問題,而我國又缺少對企業的牽制作用,導致藥品生產企業敢于去冒險違規。在美國,一旦藥品出了問題,生產企業面臨的不僅是藥監部門的處罰,更重要的是會被市場拋棄,這樣大的風險迫使企業不敢輕易違規。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