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今年二季度的住宅均價比上季度上漲12.67%,同比則上漲21.83%。在大連,上半年房價有四個月連續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在青島,上半年市內商品住房交易均價同比增加26.95%,6月份平均價格同比漲幅高達34.49%……眼下的徐州甚至上演了買房者通宵排隊的場面。而這就發生在國家新一輪房地產宏觀調控的高潮之中。(《上海證券報》8月23日)
從去年的“國八條”到今年的“國六條”,從提高房貸按揭首付的比例到開征二手房交易的營業稅及所得稅,再到控制戶型的比例以及限制外資進入中國房市,近年來,中央政府為了穩定房價,出拳越來越頻,力度越來越大。然而,房價依然高漲。報道說,徐州、大連、廈門等很多城市房價的兩波漲幅,一次發生在“國八條”后,一次發生在“國六條”后。每一個穩定房價的新政,事實上形成了房價的新一輪上漲。
房價為什么越調控漲得越瘋?有人說,這是房地產商炒作的結果。有人說,很多人的超前消費觀念有問題。可是,開發商為什么能炒得起來?因為奇貨可居。人們明知開發商通過炒作而哄抬價格、明知自己難堪重負,為什么還有超前消費?因為房價越調控越漲的事實,強化了人們的預期,如果現在不趕緊買,將來可能付出更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供不應求。而房子的供不應求,主要是因為土地的供不應求。
在土地供應問題上,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的說法迥異。開發商普遍反映拿地太難。在鄭州市,很多中小開發商,因為無地開發已經或正在倒閉。少量的開發用地,都被實力雄厚的大開發商不惜代價地收入囊中。但各地的政府都會拿出數據說投放的土地并不少,今年是去年的幾倍云云。那么,土地供應到底是多還是少?應該由誰說了算?當然是市場說了算,而開發商最有發言權。
地方政府普遍認為,主要是因為開發商大量囤積土地所致。那么,開發商為什么敢大量囤積高價買來的土地?要知道,這既占用大量資金,而且有很大的風險。因為如果有大量的土地注入市場,那么開發商可能血本無歸。也有很多人認為,消費者的購房觀念變一變,都不要超前消費了,需求一降下來,房價不也就下來了嗎?可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相信房價還會上漲。要改變這種膠著的狀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供應,改變供求關系。如果土地可以比較容易地買到,看誰還囤積土地?如果地多了、開發的房子多了,看誰還能哄抬房價?
當然,在目前購房胃口被高高吊起而且積累的時間較長的情況下,要扭轉供不應求的局面,土地投放量需要大幅度的提高。這不符合國家“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政策以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但有一點必須申明,那就是城市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大方向。既然要城市化,城市規模肯定要快速擴大,那么,城市就必然要蠶食周邊的土地包括耕地,遲早而已。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從根本上講,政府壟斷土地供應本身就不符合市場規律。但這種局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太可能改變。不過,在目前這種體制下,政府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關鍵在于它舍不舍得放棄土地帶來的豐厚收益。(中國青年報 盛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