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可稍微前傾身子,第19排的位置讓他只能看清臺上主講人的大致輪廓,不過這位東北師范大學大二學生挺滿足,“畢竟那是楊振寧,能親耳聽到他的講學報告就很好。”
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東北師范大學校史館三樓講演《我的生平》。現場400多名師生用掌聲、笑聲、嘆聲,傾聽楊振寧的成就、甜蜜和遺憾。
楊振寧•《我的生平》
隨著投影屏幕畫面的轉換,時光的流逝在楊振寧出示的近30張老照片中沉淀。這些照片里,藏著一個人的一生,當然不是全部,但已可讓我們知道——楊振寧是誰。
1922年,我生于安徽合肥,那時的合肥是一座標準的十九世紀小城,沒有電燈和馬路。我出生10個月,父親要去美國留學。走前,父母和我三人在家中一個小院子里照了一張合影,這是我生平第一張照片,那時父親沒穿過西裝。我想說說我的母親,頭三千個漢字是她教我的,跟我母親一樣的舊式婦女,我認識很多。我佩服她們,是母親給了我堅強的意志。
旁白:相比之下,對于父親,楊振寧的話較少。對于母親,他說了許多。
第一大幸運 能在清華園里成長
1928年,父親歸國。1929年,父親前往清華大學任教,我在清華園里生活了8年,度過小學、中學時代。對那段生活,我有一段話描述,清華園里每一棵樹我都爬過,清華園里每一棵草我都曾研究過。能在一個學術環境濃厚的氛圍中成長,是我一生中第一個極大的幸運。
旁白:想必清華園里恐怕不止一棵樹,小時的楊振寧應有幾分淘氣,否則怎爬得過來那么多樹。大半個世紀之后,當年的爬樹孩子選擇了在清華大學教書育人。
第二大幸運 選擇了正確的領域
1937年,我隨父母到了昆明,父親在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38年,我報考了西南聯大。考試要考數理化,念到高二的我沒學過物理。我借了一本高中物理教材,自學一個月,發現物理真的很有意思。考上大學后,學校按我的請求,把我從化學系調到物理系。我在西南聯合大學念完四年,又念了兩年研究院。
在這里,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老師吳大猷和王竹溪。王竹溪老師研究統計力學在物理中的應用,這是我第二個極大的幸運:在恰當的時候,走進一個正在發展或大有發展的領域,而且自己對此感興趣。這對成功很重要。
旁白:一位天才的成功之路,需要的只是一個航標。當初那本物理教材,就是這樣一個航標。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