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省、市、縣、鄉(xiāng)黨委集中換屆工作,關鍵是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信任、善于領導科學發(fā)展的優(yōu)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把各級黨委建設成為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勤政廉政、團結協(xié)調、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堅強領導集體。實現這一目標,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干部路線,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做到好中選優(yōu)。
在干部選拔任用中堅持好中選優(yōu),是黨的任人唯賢干部路線的具體體現。所謂“賢”,一是品質好,二是能力強,也就是要德才兼?zhèn)洹猿值虏偶鎮(zhèn)洌沁x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則。堅持好中選優(yōu),這個“好”就是具有良好德才素質的干部,這個“優(yōu)”就是具有良好德才素質干部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更加優(yōu)秀的干部。好中選優(yōu)的要求,堅持和貫徹了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和德才兼?zhèn)湓瓌t,體現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與時俱進。同時,堅持這一要求,有利于在干部隊伍中樹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正確導向,形成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高素質干部大量涌現的良好局面。
選拔干部堅持好中選優(yōu),要準確把握“好”與“優(yōu)”的辯證關系。好中選優(yōu),“好”是前提。我們所要選拔的對象,首先必須是一個好干部,這是最起碼的要求。那些存有這樣那樣問題的人,決不能列為選拔任用對象,必須堅決防止出現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問題。好中選優(yōu),“優(yōu)”是根本。這個“優(yōu)”,就是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好”上,而是更好,更合適。人才分高下,能力有大小。“好”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于干部的德才素質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樣是符合條件的干部,誰的德才素質更好,誰更符合領導崗位的要求,誰能夠帶領干部群眾把一方事業(yè)發(fā)展得更加紅火,就選拔誰。在符合條件的干部當中,誰上誰不上,必須經過認真比較、反復權衡來作出選擇。只有通過對干部的德才表現、工作業(yè)績、發(fā)展?jié)摿σ约斑m應崗位要求情況進行反復認真的分析、比較,才能發(fā)現更加合適、更加優(yōu)秀的干部。
選拔干部堅持好中選優(yōu),必須著力解決一些思想認識問題。從這次地方黨委換屆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干部能夠正確認識黨的干部工作的原則和標準,以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選擇,但也有少數同志存有這樣那樣的一些想法。比如,有的認為自己的素質能力也不差,又沒有犯過什么錯誤,為什么不能提拔?有的認為自己任職時間比較長、資歷比較深,輪也該輪上了!有的認為自己工作很努力,也很有成績,為什么不能得到提拔?等等。這些認識和想法是不正確的。一個干部能不能得到提拔,關鍵是看是否具備優(yōu)良的德才素質,是否做出突出的政績,是否得到群眾的公認。在政治品質、道德操守都比較好的干部當中誰的表現更加突出,在能夠勝任領導崗位要求的干部當中誰的工作能力更強,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干部當中誰的政績更加顯著,在具備任職資格條件的干部當中誰對于改善領導班子結構、增強領導班子整體功能更加有利,誰就是我們要選拔的優(yōu)秀干部。應當說,在干部隊伍中,素質高、能力強、有政績的干部很多,能得到提拔的總是少數。這次換屆,進一步擴大了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選舉的比例,更多的同志進入干部選拔任用的實際操作程序。能夠進入這一程序的干部,一般都是各方面比較優(yōu)秀的干部,一些同志一時沒有被選拔進領導班子,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同志素質不好,也不是因為有什么問題,而是因為其他同志德才表現更加突出,更加符合改善領導班子結構的要求。對此,每個同志都應正確認識和對待。
選拔干部堅持好中選優(yōu),對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拓寬用人渠道。既要堅持從黨政機關選拔領導干部,又要注意從國有企業(y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選拔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人才擔任黨政領導職務;既要從本地區(qū)、本部門、本系統(tǒng)選拔干部,又要注意跨地區(qū)、跨部門、跨系統(tǒng)選賢任能,真正形成廣納群賢的生動局面。要進一步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進一步落實廣大群眾對干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jiān)督權,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充分發(fā)揚民主很好地結合起來,依靠廣大黨員群眾選好用好干部。實現好中選優(yōu),根本的出路在于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積極推行體現科學發(fā)展觀要求的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廣泛獲取干部德才表現的相關信息,搞好綜合評價,準確識別和使用干部。總之,要通過不斷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創(chuàng)新選拔任用機制,大力推進干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為實現好中選優(yōu)提供科學的制度和機制保障。(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