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多年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精河縣充分發揮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統籌生態經濟和產業經濟的協調發展,以精河枸杞為主的名特優經濟林發展迅速。至2005年,全縣經濟林總面積達7.05萬畝,其中枸杞保有面積達6.5萬畝,平均年產枸杞干果7000余噸。通過大力發展枸杞產業,改善了地區生態環境,增加了農牧民收入,為精河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確保了枸杞產業在全縣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從1990年起,精河枸杞就在種植面積、總產量、出口量和有效營養含量四方面雄踞全國五大枸杞主產區之首。精河枸杞素有“紅瑪瑙”之稱,干果以其果實鮮紅、粒大飽滿、皮薄肉厚、含糖豐富和藥用價值高等顯著特點,遠銷日本、歐美、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地區,贏得了“精河枸杞甲天下”的美譽。1994年精河縣被自治區命名為“十六個經濟林建設基地縣”。1996年枸杞生產區托里鄉被評為全國“枸杞之鄉”2004年,榮獲自治區“林業工作先進縣”稱號。2005年,精河枸杞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新疆著名商標。
精河縣托里鄉黨委陳書記說精河縣積極鼓勵農牧民發展枸杞產業,大力鼓勵農民開荒種植枸杞,并通過長期實施開荒種植枸杞一律免交三至五年的地畝提留及其它費用等優惠政策,全縣種植枸杞的積極性普遍得到極大的提高,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全縣種植枸杞6萬畝,就精河縣托里鄉年產4萬畝。
枸杞作為特色經濟林種,既可結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又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經濟效益遠遠高出棉花、玉米、小麥等大宗農作物。2005年,全縣枸杞總面積6.5萬畝,年產干果7000余噸,產值10萬余元。在精河枸杞主產區托里鄉,全鄉7.5萬畝耕地,種植枸杞面積已達4萬畝,占全縣枸杞面積的53.33%,干果總產量為6400噸,托里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135元,該鄉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縣4038元超出97元。這個昔日還是全州的重點扶貧鄉,如今已成為富甲一方的明星鄉鎮。
通過種植枸杞富裕起來的精河農民,近年來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農民家庭家用電器一應俱全,農戶購置了小四輪等農用機械,各種品牌的機動交通車輛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自費培養子女上大中專已成時尚,衣食住行更是朝著小康標準快速邁進;全縣各鄉鎮場都建成了文化中心、村村建起了文化室。在精河枸杞主產區托里鄉,有更多的枸杞種植大戶參與到了枸杞收購、初加工、外銷等各個流通環節,農牧民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托里鄉青年農民經紀人協會,充分發揮中介服務功能,促進了農牧民流通組織隊伍不斷壯大,使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枸杞產業以一業帶動了多業的發展,利用枸杞收入開辦養殖場、果園、個體運輸、商業服務、農業綜合開發的農戶不勝枚舉。
精河縣枸杞通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在生產種植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但仍存在枸杞產品轉化增值能力有限和枸杞產業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今后,精河縣將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和積極爭取枸杞產業化項目立項,切實加快精河縣枸杞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步伐,并誠懇邀請各地客商和有識之士來精河投資合作,攜手共創精河“紅色產業”的輝煌明天。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