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對廣州的印象,阿寬滔滔不絕。“我1999年來廣州的時候,粵語聽不懂,就跟著電視學,多年堅持下來,現在用粵語給患者看病已經不成問題。廣州變化太快了,無論是交通還是媒體的開放程度、醫藥的普及度,與我剛來時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阿寬說,他班上總共有20多名同學,其中10個“臺生”,雖然在所有臺生當中,希望畢業后留在大陸工作的有一半人,但能如愿以償的并不多。
“我目前就知道有個莊師姐畢業后與學校的一名老師結婚,做了廣州的‘臺灣新娘’,現在是廣東省中醫院醫生。”據廣州市臺聯負責人介紹,阿寬所說的“莊師姐”名叫莊曉玉,是這批臺生中領取廣東“綠卡”(長期居留證)的第一人,目前為廣東省中醫院一門診部的婦科醫生。
說起以后的就業趨勢,阿寬比較樂觀,“廣州及其周邊的珠三角是臺胞聚集的地方,如果能留在這里發展,僅僅把這些同鄉作為服務的對象,其前景十分看好。我就是想在畢業后留在廣州發展,做個廣州人。”
搭建兩岸醫療行業交流的橋梁
與小傅和阿寬相比,陳厚名博士可謂是前輩,作為1989年臺灣第一批來大陸廣州就讀的11名學生之一,他成為暨南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一名學生。
1996年畢業時,大陸尚未放開對臺灣居民的就業政策。無奈之下,陳厚名回到臺灣。但由于臺灣當局不承認大陸學歷無法公開行醫,他只好在臺灣的醫院擔任了10年的“地下醫生”。“地下醫生”非常辛苦,它意味著你要比正式的醫生干多一倍的活,卻只能領取一半的工資。在繁重的工作中,陳厚名還是想回到廣州尋找機會。
2005年8月,他回到廣州成功應聘為廣州市紅十字會紅康醫院一個門診部的主任,并作出了一大創舉:將醫院的一層開辟為“臺胞病區”。該病區的診療文化、程序完全參照臺灣醫院,并以臺商、臺商家屬作為主要服務人群。如今,陳博士在臺商圈內已經小有名氣,許多臺胞常常慕名而來。
陳厚名說,臺灣來大陸求學的5000多名學生當中,不少是學中醫的,他們的就業一直是個問題,而在珠三角的許多臺商則希望能得到臺灣醫生的治療。“市場潛力巨大,而且能夠解決臺商就醫和臺生就業兩大難題”。他告訴記者,今后想在兩岸醫療行業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他主持的臺商病區只是一個實現他心中多年夢想的“試驗田”。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文遠竹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