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1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21日,中國駐巴大使張春祥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的專訪,就中巴交往中的深厚友情侃侃而談。
這次專訪,是在這樣的情景下進行的,張大使在辦公室里不斷接電話,一會用英語,一會用烏爾都語同巴基斯坦有關方面進行交涉,同時還要接二連三地處理身邊工作人員遞來的各種文件。使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為了準備國事訪問的相關事宜,張大使往往都是凌晨兩三點鐘才能睡覺。
幫助巴總統出版自傳中文版
采訪中有一次“打斷”卻帶來了新的素材,那是使館工作人員拿進來一本新書: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的回憶錄《在火線上》中文版。《在火線上》英文版今年9月底在紐約出版,國際上視之為了解巴基斯坦的必讀書。張大使向《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獨家披露說,穆沙拉夫今年6月出發去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時,他身邊的軍事秘書告訴前去機場送行的張大使,穆沙拉夫寫了一本回憶錄,涵蓋了他人生經歷的方方面面,書中談及了他1999年接管巴政權、“9·11”事件后加入美國反恐陣線、與阿富汗塔利班斷絕關系等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張大使當即表示,他愿意幫助出版該書的中文版。
此后,張大使組織使館和駐巴有關單位人員迅速將該書譯成中文,并對全書進行了審定。張大使在該書中文版后記中特別談到:“穆沙拉夫總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巴基斯坦是中國是友好鄰邦,中巴友誼經受了歷史檢驗。巴基斯坦朋友用‘比喜馬拉雅山高、比阿拉伯海深、比蜜甜’來頌揚中巴兩國友好關系。作為該書的首批中國讀者,我們深為穆沙拉夫總統豐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所感動。從書中可以看到,他為巴基斯坦的安全、穩定、發展承擔了巨大責任,做出了杰出貢獻,也歷了不少風險。”
記者看到,穆沙拉夫專門為中文版做了序。其中強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友誼是我們外交政策的支柱,與每一個巴基斯坦人一樣,我珍視和愛護我們之間的友誼”,并特別感謝張大使和使館人員。
與穆沙拉夫兄弟相稱
張大使回憶說,他最早認識并與穆沙拉夫是在1996年。當時張春祥是使館政務參贊,穆沙拉夫是巴陸軍曼格拉軍的一名少將師長。張春祥一行應邀到穆沙拉夫師部所在的一個水壩參觀,張春祥的烏爾都語拉近了他和穆沙拉夫關系。后來,穆沙拉夫升任曼格拉軍軍長。雙方交往更為頻繁。
自1996年第一次見面后,比張春祥年長5歲的穆沙拉夫再見到張春祥就開始以兄弟相稱了。2002年4月8日,張春祥抵達伊斯蘭堡,出任中國駐巴基斯坦特命全權大使。由于巴國內正進行全民公決,穆沙拉夫日程排得非常滿。張大使和其他幾個國家大使遞交國書的時間推遲了一個多月。但由于與穆沙拉夫私交很深,沒有遞交國書絲毫沒有影響張大使正常開展工作,并且在不同場合四次同穆沙拉夫會面。遞交國書那天,穆沙拉夫還免去了一些外交禮節,直接張大使談起工作。
張大使特別談到,他和穆沙拉夫以及巴軍方高層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不是他個人值得炫耀的資本,而是這些直達上層的特殊關系,有助于他在中巴領導人之間進行更為積極有效的溝通,為保護中國和駐巴中國公民的利益服務,其發揮的作用就像是中巴友好的潤滑劑。
舉例來說,2004年5月3日,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港發生汽車炸彈襲擊,中方工程人員3死9傷。得悉不幸消息后,張大使一面向國內有關部門匯報,一面迅速同穆沙拉夫的軍事秘書哈米德中將聯系,希望巴方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搶救傷員。張大使還給巴空軍、海軍和民航打電話聯系飛機到出事地點救人和運送遇難者的遺體。巴民航一架小型飛機當時已在瓜達爾港機場駛向跑道準備起飛,在接到張大使的電話后,立即決定推遲起飛。
張大使說,中巴交往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比如當時飛機上的巴基斯坦乘客聽說要搶救中國兄弟,立即主動下飛機讓座,讓有關人員對飛機進行必要改裝,以便能夠擺放運送傷員的擔架。9名傷員被運到卡拉奇最好的一家醫院時,醫院負責人說,要是再晚一些,三名重傷員恐怕性命難保。再如2005年5月27日,準備向世界第十一高峰發起挑戰的西藏登山隊一行11人乘吉普車前往巴基斯坦北部,途中山上突發滾石,一名主力隊員遇難,另一主力隊員受重傷昏迷,其他10人不同程度受傷。得知這一消息后,張大使迅速與巴軍方聯系。巴陸軍立刻派直升機將傷員從出事地點送到北部重鎮斯卡杜野戰醫院進行緊急救治。
“發現”巴地震重災區
2005年10月的巴基斯坦大地震后,熟悉巴基斯坦情況的張大使注意到,巴很多受災地方都有電視畫面,而巴拉考特沒有,他立即判定那里就是重災區,并建議中國救援隊前往那里。中國救援隊星夜兼程前往巴拉考特,成為第一個到達那里的外國救援隊,比巴軍方救援人員還早到達一天。見到掛有五星紅旗的中國救援隊車隊,巴拉考特居民齊聲歡呼:“中國兄弟來了。”這一行動實實在在地加強了中巴人民的兄弟友誼。
隨著救援行動的推進,巴重災區急需加厚的棉帳篷過冬,而許多國家捐贈的帳篷非單薄,受到聯合國官員的批評。張大使立即向國內有關方面建議,迅速向巴捐贈棉帳篷。中國帳篷從此成為巴地震災區非常搶手的救援物資。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李敬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