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位于廣西南部,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西南端,北連南寧市,南臨北部灣,東接欽州市,西鄰越南,轄港口區、防城區、上思縣、東興市(縣級)。全市行政域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總長為584公里,嶼海岸線222公里,水域面積74萬畝,邊境線長230公里,有7個鄉鎮與越南山水相連。
地理位置:防城港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地跨東經107°28′至108°36′,北緯21°36′至22°22′,居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帶,陽光充足。
地質地貌:全市境內山地、臺地、丘陵交錯。北部及南部主要以低山丘陵地為主,山丘連綿起伏;中部為山地形;東南為沿海丘陵和海灣灘涂。十萬大山自東向西橫亙防城港市腹地,山脈全長130公里,橫跨兩國兩市一縣(即:中國、越南兩國,防城港、欽州兩市,寧明縣),主要山峰有18座,高度海撥都在1000米以上。河流10多條,均發源于十萬大山,多數為東南向,匯入北部灣,主要河流有:防城江、那梭江、茅嶺江、明江以及中越邊境的北侖河等。
氣候:防城港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地區,冬季偏北風,夏季偏南風,年平均受臺風或熱帶低壓影響1次,最多3次,發生在6—9月份,風力一般8—9級。受海洋和十萬大山山脈的影響,境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2°C,最高氣溫35.4°C,最低氣溫為2.8°C。
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79.84萬人,其中防城區人口37萬人;港口區人口11.16萬人;東興市人口10.71萬人;上思縣人口20.97萬人。全市的非農業人口20.86萬人,占26.13%,農業人口58.98萬人,占73.87%。在總人口中,男女性別比為121:100;18歲以下人口占21.93%,18—35歲人口占35.20%,35—60歲人口占31.14%,60歲以上人口占11.73%。防城港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包括漢族在內有壯、瑤、京、侗、苗、仫佬、毛南、回、水、仡佬、滿、朝鮮、藏、黎、傣、維吾爾等21個民族。
港口區
港口區位于防城港市中心,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轄2個街道辦事處和3個鎮,3個鎮即企沙鎮、光坡鎮、公車鎮。行政區域面積338平方公里,總人口10多萬人。200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78億元,財政收入7317萬元,支出835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08元。
防城區
防城區位于防城港市中部,現轄8個鄉和6個鎮,即茅嶺、灘營、平旺、那勤、扶隆、那垌、板八、江山鄉和防城,華石、那梭、那良、峒中、大錄鎮,防城區人民政府駐防城鎮。200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1.30億元,財政收入12536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8元。
轄區總面積為2445平方公里,農業主產水稻、玉米、花生、甘桔、甘蔗。居住著漢、壯、瑤、京、回、侗等10多個民族,防城區是廣西第二大僑鄉,全區分布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胞達25萬多人。他們為家鄉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上思縣
上思縣位于防城港市北部,十萬大山北麓,現轄6個鄉和2個鎮,即那琴鄉、公正鄉、華蘭鄉、南屏瑤族鄉、叫安鄉、平福鄉在妙鎮和思陽鎮。上思縣人民政府駐思陽鎮。
轄區總面積為2816平方公里,農業主產水稻、甘蔗。居住著壯、漢、瑤、侗、苗等民族。該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土地面積422.4萬畝,其中森林面積2000多萬畝,水電資源蘊藏量為78380千瓦,已開發利用20173千瓦,有各種植物195種535屬、名貴藥材458種,有哺乳動物21種,其中蜂猴、黑葉猴等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兩棲類和爬行動物有白鷴原雞、虎紋蛙、地龜、巨蜥、蟒蛇等14種。縣內褐煤、石灰石、礦泉水等資歷源也很豐富,且易開發,其中,“十萬大山天然礦泉水”1993年為中國游泳隊指定飲料,產品供不應求。縣內的十萬大山,風光旖旎,民族風情濃郁,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已被防城港市、自治區旅游局列入旅游開發規劃,將逐步開發。
東興市
東興市(縣級市,原東興開發區)位于防城港市西南部,現轄東興鎮、江平鎮、馬路鎮3個鎮。東興市政府駐東興鎮。
東興市總面積548.6平方公里,2004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47億元,財政收入1。4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088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紅薯。轄區內的江平鎮京族三島是我國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有京族1.2萬人。東興為國家一級口岸,1992年被國務院列為邊境開放城鎮,東興市既有海岸線,又有邊境線,與越南水陸相連,是我國通向東南亞唯一最便捷的水陸門戶。1989年中越關系改善以來,兩國商業往來日盛,國內外商賈云集此地,東興成了中越邊境貿易最活躍的地方。
(來源:北部灣經濟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