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突”勢力正在加緊整合
“東突”,準確地說,是2002年10月10日才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眾媒體的報道里。那天中新社的報道說:唐家璇表示中國深受“東突”恐怖分子的危害。隨后,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稱:有確鑿證據表明,他們當中有一些人在阿富汗的營地里接受了訓練。
學術界已經認同的“東突”起因是“受歷史上泛突厥主義影響”。有學者考證指出,突厥是歷史上的一個游牧民族,曾在中亞一帶建立了東西兩個突厥汗國。19世紀,歐洲地理學家開始使用這個名詞,并把所屬的范圍擴大——中亞的俄國部分成了西突厥斯坦,而中國新疆(主要是南疆)被稱為“東突厥斯坦”。
泛突厥主義從上世紀初開始傳入新疆,到民國初年略具規模。土耳其人艾買提。卡馬爾和從土耳其留學歸來的維吾爾知識分子麥斯武德,是宣傳這兩種思潮的代表。19世紀30年代初,新疆時局混亂,“東突厥斯坦”運動趁機在喀什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國”。這個政權僅存在了三個月,但成為“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開始,新疆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一直承襲至今。
“‘東突’分子目前主要有兩個活動中心。”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所所長潘志平說,一個中心主要集中在德國、意大利,美國近年也暗地支持“東突”分裂分子。借助西方所謂中國人權的觀點來攻擊中國政府;另一個是在中亞,于1990年代初中亞各國獨立初期局勢混亂之機,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等國先后出現。他們一般是處于地下狀態。一些“東突”組織曾在中亞國家注冊,后被官方取締。
“需要指出的是,‘東突’分子是個籠統的概念,并不是某一組織的名稱。”潘志平說,作為在新疆首府生活多年的研究者,潘志平對打擊“東突”恐怖勢力在新疆的活動,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極端宗教勢力和‘東突’分子成不了氣候,他們在新疆鬧不成大事。”潘志平的觀點基于境外“東突”勢力的分崩離析,互不買賬的組織架構。
烏魯木齊二道橋國際大巴扎一側的熱比婭大廈還是那樣車水馬龍,人潮涌動。它的四層以下仍然是熱比婭擁有這個大廈時那樣,出租給了數百個攤販,它的四層以上,早已不是熱比婭公司的寫字間,這座曾經成就熱比婭輝煌的大樓已經幾易其主,只剩下樓頂褪色的“熱比婭大廈”幾個鋼筋字顯露著成為歷史的記憶。
熱比婭曾號稱“新疆女首富”,這個洗衣工、擺地攤出身的維吾爾族婦女,曾被許多維吾爾族人當作創富的榜樣。1999年8月13日,熱比婭因危害國家安全罪被新疆司法機構刑事拘留,2000年3月10日由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8年。
在2005年“保外就醫”時,熱比婭倉促出逃到了美國。“她是個民族主義者,在新疆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維吾爾人中有影響,美國人喜歡她。”潘志平說,“東突”勢力在境外正在加緊整合,即將進入“熱比婭時代”。
境外曾有4股“東突”分裂勢力,西亞的艾沙集團,歐美的艾爾肯集團,中亞的莫合里索夫組織,南亞的買合蘇木組織。四個集團產生了五六十個分裂組織和機構。老牌的“東突”勢力艾爾肯曾在1995年后被境外“東突”分子推舉為“東突厥斯坦民族解放聯盟”主席,這個組織又吸收了近年從境內外逃的“東突”分子,事實表明,艾沙集團中以新疆外逃青年為骨干建立的分裂組織對新疆的危害最大。
但熱比婭的出現讓這個局面有了變數,使境外50多個“東突”組織進入到了又一次重新盤整的時期。“艾爾肯畢竟離開新疆多年,在境內沒有基礎了,熱比婭在新疆是有根基的,美國人不喜歡艾爾肯。”有美國后臺的熱比婭正在成為“東突”分子中上升的新星,2006年,熱比婭被瑞典議會議員埃諾克松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提名“與諾貝爾和平獎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一問題,不能讓她得逞,否則將對境內分裂分子產生鼓舞作用,那對反恐的工作加大難度。”潘志平認為,對熱比婭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要加以提防,不可掉以輕心,一位新疆的學者認為,“美國雖然不喜歡艾沙集團,但打人權牌的熱比婭集團也不一定能夠把艾爾肯集團團結過來。”
不管是主張將新疆問題國際化的“溫和派”,還是主張通過“圣戰”采取“暴力建國”手段的“暴力恐怖派”,都正在試圖尋求各派的妥協和聯合,這是境外“東突”勢力的趨勢。“其聯合的趨勢不會改變,統一領袖雖然推而未舉,但是推舉領袖的嘗試仍在繼續。”中國社科院邊疆所馬大正、許建英合著的《“東突厥斯坦國”迷夢的幻滅》一書中這樣寫道。
南疆昆侖山葉爾羌河的槍聲并沒驚擾烏魯木齊的繁華街市,不管是漢族人,還是維吾爾族人,在吃著拌面、烤肉、馕的時候,在談論著新疆廣匯球隊的比賽、煩人的冬天煙囪冒出的黑煙的時候,還是那么從容。1600多公里之外的槍聲,仿佛炸響在拉罕山谷西出口的哪個村莊。
逢著巴仁鄉的一個巴扎,南疆阿克陶縣這個只有橫豎兩條街道的小小鄉政府所在地擠滿了趕著羊群的人,幾位“庫爾班大叔”提起羊,估算著斤兩,比劃著指頭討價還價。信用社的門口,站著此時這個阿克陶縣下屬鄉街面上僅有的幾個漢族人。新疆特有的白楊樹擁抱著的這個小小地方,寧靜祥和。
可是,誰能想到,這里就是進入新時期后,“東突”恐怖分子在境內叛亂的策源地。1990年清明節期間,恐怖分子沖擊了鄉政府,6名武警戰士被殺死。
這是一個信號,是進入1990年代后第一起,也是新疆解放40年最嚴重的一次武裝暴亂,之后,恐怖活動在新疆全境時有發生。
伊寧市有一條著名的“漢人街”,可是,這里卻沒有一戶漢人居住。1997年震驚中外的“2·5”事件發生時,“漢人街”成了封鎖線。
對每一個“口里”的來客,伊犁人總要提起“2·5”事件,在他們的記憶中,那是難以抹平的創傷。總共有7人倒在騷亂分子的棍棒下,200多人受傷。
伊寧“2·5事件”發生后,伊犁州的行政格局在一夜之間發生巨變,原副省級的伊犁州管轄塔城、阿勒泰、伊寧市、伊犁地區,管理機構設置繁雜,之后,伊犁市和伊犁地區合并為新的伊犁州,阿勒泰等地區不再隸屬。
在伊寧暴亂之后,烏魯木齊又發生了汽車爆炸事件。刀郎歌中唱道“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八樓是烏市的一個地名,炸彈在與八樓間隔一站的西北路被引爆,二路汽車上的乘客散落如歌中的黃葉。
2002年9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正式將“東突伊斯蘭運動”列入恐怖組織和個人名單,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指出:“東突伊斯蘭運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恐怖主義組織,其宗旨是通過恐怖主義活動分裂中國。
整個上世紀90年代,“東突”勢力在新疆的恐怖活動達到了高峰。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白皮書稱,自1990年至2001年,境內外“東突”恐怖勢力在中國新疆境內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喪生,440多人受傷。
伊寧暴亂后,新疆派出了18000多名黨政干部,組成了583個工作隊、2000多個工作組,奔赴新疆的18個重點縣市進行“集中整治”。新疆公安廳長在接受CCTV的采訪時說:“對于恐怖分子,露頭就打,絕不讓他擴大勢力。”
打擊很快見了成效,1999年開始,“東突”勢力一下子進入到了被學術界稱為的“蟄伏期”。
“不是‘東突’勢力不搞恐怖活動了,而是新疆對恐怖活動的防范加強了,很多‘東突’分子在準備恐怖活動時,還在苗頭期就被打掉了。”潘志平說。
在馬大正、許建英的書中透露,僅在1999年一年,全疆破獲重大分裂政黨和團伙組織案76起,涉案人員1650人。
2003年12月24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說:“恐怖組織‘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的頭目艾山·買合蘇木于10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富汗邊境的一次反恐怖聯合行動中被巴基斯坦軍隊擊斃。”
艾山是和另外幾名“基地”組織高層被一起擊斃的。“東突”恐怖組織與“基地”組織勾結,從新疆越境逃到阿富汗的“東突”分子參加了“基地”的武裝訓練,再返回新疆從事恐怖活動,重新在境內建立了恐怖組織,南疆地區又發生了一些針對漢族和少數民族干部的恐怖暴力事件,并造成了一定的傷亡。“東突”恐怖分子又在試圖卷土重來。
“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東突’勢力在新疆境內的恐怖暴力活動又有抬頭的趨勢。”一位研究者透露說。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