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7日電 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文稱,中國的對外援助展示了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包容的國際形象,用實際行動促進著世界的和諧。
文章說,中國領導人多次在不同的國際場合闡述了構建“和諧世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主張和思想。“和諧世界”的構想將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所倡導的新秩序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等有機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中國對外工作的新理念。它表明中國和平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威脅。
文章指出,構建“和諧世界”最主要途徑:一是透過走多邊主義道路來謀求安全,以實現共同安全;二是透過走互利合作的道路來謀求發展,以實現共同繁榮;三是透過走相互包容的道路來謀求多種文明的和睦相處,以共建和諧世界。“和諧世界”涵蓋了中國對外工作的方方面面。對外援助是中國經濟外交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構建“和諧世界”密不可分。
文章稱,早在1964年1月,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14國時就提出了“中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其基本精神是:平等互利,不干涉內政;切實幫助受援國自力更生;力求使受援國真正受益;盡量減輕受援國的負擔;嚴格履行承擔的義務。援外八項原則闡明了中國對外援助的性質、宗旨,也是中國對外政策在援外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援外八項原則不僅在過去成功地指導了中國的對外援助工作,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文章強調,構建“和諧世界”,需要中國努力擴大與各國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合作,以合作謀和平、保安全、促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面對國內外新形勢,對下一步援外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提高外援工作水平;要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要搞好每一個合作項目,使受援國真正受益;要注重實效,為外交大局服務。例如,2005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大宣布了中國政府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援助五項新舉措;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第二屆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三年為非洲培訓一萬名各類人才;近年來中國相繼對剛果(金)等國派出維和部隊和醫療隊,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緊急救援工作隊,向印度洋海嘯國家、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地震災區提供大量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等實際行動,都表明了中國進一步實實在在地幫助和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文章分析指出,簡要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援助的歷史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對外援助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平等相待,維護共同利益;第二,盡力而為,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第三,互利共贏,謀求共同發展。這些特點是我們過去工作經驗的總結,也是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精神和原則。正因為堅持了這些基本精神和原則,中國的對外援助展示了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包容的國際形象,用實際行動促進著世界的和諧。(李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