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舊”生活融入“新”時代 濟南民眾幸福感“原地升級”
中新網濟南7月15日電 題:“舊”生活融入“新”時代 濟南民眾幸福感“原地升級”
作者 沙見龍 唐小雅
家住濟南華山片區的王林,每天都在華山湖蒸騰出的朦朧晨霧中登山晨練。社區很多老華山人都和王林一樣,喜歡登家門口的華山鍛煉身體。如今,“出棚上樓”的“王林們”告別了“臟亂差”,住進寬敞明亮、配套齊全的現代化小區,環湖跑、登山游,享受著“原地升級”的新生活。
華山,原名“華不注山”。700年前,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用《鵲華秋色圖》記錄了濟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的山水漁樵、無限秋色,解了友人的思鄉情。歲月更迭,曾有山湖勝景、古圣先賢的華山,卻在幾百年發展中,因環境臟亂、建筑破敗、水災不斷,繼而成了山東省會濟南“臟亂差”出名的大型棚戶區之一。
據王林回憶,未“煥新”前,家附近、村子及整個片區都是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別說跑步鍛煉了,就連打車都要跑到一兩公里的外環路上,購物沒有大超市,人員雜亂,治安還差”。如今,這片14.6平方公里的土地儼然成了一座新城,不僅環境好、生態美,而且教育、醫療、交通、商業資源豐富完備,現代化物業管理和網格員制度等,讓民眾不斷享受改變帶來的“紅利”。
在王林提到的“紅利”中,還包括一項,那便是村集體每年發放一次的保障房分紅。華山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劉昆鵬告訴記者,2014年,華山片區作為濟南市最大城中村改造項目,被列入規劃,歷城區政府與中海地產、濱河集團簽訂三方合作協議,肩負起山東省體量最大、難度最高的回遷安置項目的重任。華山片區保障房是濟南市首個安置房與保障房同步建設、同步交付的民生項目,共計65萬平米,由辦事處統一運營,目前招商率超80%。
近10年來,華山片區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簡陋窩棚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現代高樓;從棚戶到樓房,從“蝸居”到“宜居”,華山片區千千萬萬個棚戶區家庭實現了安居樂業夢。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改造后,華山湖美如畫,“齊煙九點”“鵲華煙雨”盛景一一呈現,這片區域也成了濟南市一道亮眼的“名片”。
中海地產是華山片區重要的參建地產企業之一。在濟南公司總經理孫亞茜看來,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拆遷和重組,還體現著價值創造與重塑城市未來的無限可能,華山片區的改造亦是如此。優秀的城市更新實施主體需要具備規劃定位、資金平衡、建設運營、統籌協調等綜合能力才能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各方的配合努力,使華山片區蛻變為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綠色生態文化新城,“從回遷居民臉上隨時能看到滿滿的幸福感”。
數據顯示,作為山東省最大的棚戶改造區,濟南市華山片區拆遷共涉及23個行政村,拆除各類建筑424.3萬平方米,拆遷11670戶,外遷10萬余人、回遷安置2.4萬人,搬遷各類企業1700多家,成為濟南市棚戶區改造的“代表作”之一。
如今,位于濟南中心城北部的華山片區,已成為濟南“北跨”發展的橋頭堡。這一區域的建設,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在助力“北跨”進程的同時,激活城市新區經濟活力,為濟南甚至全國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意義的探索。
據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數據顯示,自2005年實施大規模棚改以來,濟南市累計新開工棚改安置房31.6萬套,惠及民眾80余萬人。2021年,該市棚改安置房新開工13123套,開工率102.3%。其中,省級棚改項目開工率居山東首位;基本建成38001套,占全年計劃的376%;年內完成投資量約135.5億元,居山東全省第二位。(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
- 2024年12月21日 12:39:30
- 2024年12月21日 00:32:32
- 2024年12月20日 14: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