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銳:從“仰視”到“平視” 中國街舞點燃文化自信
(奮斗者·正青春)夏銳:從“仰視”到“平視” 中國街舞點燃文化自信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 題:夏銳:從“仰視”到“平視” 中國街舞點燃文化自信
中新網記者 李雪峰
“從盲從到模仿,再從反思到創新,中國街舞人的目光已從‘仰視’變為‘平視’,并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這是漫長過程,但已見成效。”近日,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秘書長夏銳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如是說。
從小眾到大眾
作為西方文化舶來品,街舞自20世紀80年代登陸中國。30多年來,中國社會滄桑巨變,街舞也成為時代巨變的組成部分。
“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人數的增多。”夏銳談道,剛傳入中國時,街舞只被極少數“藝術先鋒”所接受,他們在極小的圈子里表達自我、相互交流,大多數機構和舞者處于各自分散發展的狀態。
他介紹,2000年以來,街舞行業領軍人物積極推動成立街舞組織。經過多年努力,2013年,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成立,兩年后,街舞委員會發起成立全國街舞聯盟,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動設立各地聯盟。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及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聯盟,擁有300萬街舞舞者。
“街舞群體及目的也隨人數增多而發生變化。”夏銳說,與最初的“藝術先鋒”們相比,當下的街舞學習者更多來自于高校社團,他們將街舞作為聚會、社交手段,搞創作、辦比賽、進行社會實踐,甚至以社團形式去接商務性活動,街舞已不再單純是用來表現自我個性的藝術手段了。
從外在到內涵
中國文化厚重,各民族舞蹈也都各具特色,而作為舶來品的街舞又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代表,如何用西方藝術展現中國文化,夏銳坦言并不容易。
“在街舞圈,最初講究的是‘Keep real’,從形式到內容,都要保持‘最原始、最純粹的美國風’。如果選手在街舞比賽中嘗試作出改變,即使僅僅是穿唐裝、選用中文音樂,就有可能得0分,因為這在‘圈內’是不被接受的。”夏銳說,這也使得那些有意在表演中加入中國元素的舞者缺乏自信,認為自己跳得不夠“real”。
近年來,隨著街舞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中國街舞人開始有意識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并逐漸推動形成中國街舞本土化風格。2018年,街舞委員會編創的作品《黃河》榮獲中國舞蹈最具權威性的獎項“荷花獎”。同時,諸如《這!就是街舞》等一批熱播綜藝節目火爆中國各地,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十余個國家的街舞演員同臺對話交流。去年,夏銳作為總導演、編導的《我們的生活》首輪公演落幕,開創了街舞藝術在舞臺劇場式的藝術呈現方式。
“街舞藝術只是一種形式,我們用它表現的是中國的文化內涵。”夏銳認為,傳統文化不應片面和狹隘,核心是講好中國故事,手段則應不斷豐富。“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賦予街舞新的內容,讓它傳遞出中國當代青年的奮斗精神。”他說。
從年輕到未來
入行多年,夏銳偶爾還會來上幾個街舞動作,不過他笑稱自己“年紀大了”,只是作為街舞愛好者舒展筋骨,因為街舞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
根據第三方調查數據“天眼查”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在教育與文化領域以舞蹈為關鍵詞注冊的機構近12萬家,以街舞、爵士舞、流行舞為關鍵詞注冊的機構逾1萬家。在全國范圍內,每年學習街舞的人數超過1000萬,從事街舞教學的人員超過30萬,國內70%以上的高校均有街舞社團。
夏銳介紹,中國街舞產業涉及的領域包括教育培訓、街舞活動賽事、作品編創、街舞綜藝娛樂、服裝服飾、街舞文創等。“中國舞蹈市場適齡人口基礎大,在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等相關國家政策的有力引導下,市場發展巨大。”他說。
“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民眾心態更加多元開放。也許再過20年,街舞就是新時代的廣場舞。”夏銳說。(完)
- 專題:奮斗者·正青春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
- 2024年12月21日 1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