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魯南“打春雞”立春受熱捧 冀新一年大吉大利

中新網棗莊2月4日電 題:魯南“打春雞”立春受熱捧 冀新一年大吉大利
作者 沙見龍 孫明春 孔浩
2月4日,正值中國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日,以棉花和紅、綠、黃等多種顏色布料為原料,手工縫制而成的“打春雞”遍布魯南棗莊的大街小巷。少年兒童們臂膀上戴著長輩縫制的呈三角形的“打春雞”奔跑、玩耍,十分可愛。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每年立春時節一到,中國北方氣溫會有明顯回暖。在漫長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發揮著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衍生出大量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
按魯南地區風俗習慣,長輩們會在這一天將小孩子的帽子、衣袖縫上“打春雞”,寓意新的一年趨吉避兇,大吉大利。

早在去年臘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棗莊市李氏傳統布藝第五代傳承人李安玲就開始縫制大批“打春雞”。她說,立春俗稱“打春”,人們為討吉利會用剩下的花布頭兒縫制“春雞兒”,釘在兒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形成戴“春雞兒”的習俗。“雞和吉同音,有吉利吉祥之意,佩戴時要求男左女右。”
兒時過立春,李安玲都會把家里所有的小布頭找出來,學著縫制“打春雞”,幾十年來,她的縫制技藝越來越成熟,不僅堅持傳統工藝而且融入很多創新元素。
她告訴記者,雞在魯南棗莊傳統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眾禽類的代表。作為最早被馴化的動物之一,雞與人類的關系極其密切。“雞叫,天就亮了,對于農耕民族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雞諧音吉,寓意吉祥!”“古人認為雞有五種美好品德,能夠驅邪辟邪。”

在民間的傳說中,鬼最怕聽到雞叫聲,人們把雞的形象刻木鑄金,置于門戶之間,后來以公雞為主要形象制成年畫,張貼在門上。
在李安玲看來,立春之后,溫度開始回升,各種病菌也順勢而起,小朋友的免疫力比較弱,容易生病,帶上這吉利的辟邪之物,希望孩子們平安健康。“不管是神話還是俗話,都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完)

- 專題:2023年新春走基層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5日 05:27:41
- 2025年04月14日 21:05:38
- 2025年04月14日 12:53:30
- 2025年04月14日 11:43:14
- 2025年04月14日 1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