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美公路人”如何與風沙“硬碰硬”?
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10日電 (史玉江 潘彩蘭)“這種改性劑能讓瀝青路面在低溫下也能快速施工,還能減排一大波溫室氣體,環保又省錢,我想這是公路想要的‘衣服’。”全國第二屆“最美公路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路科學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屈磊如是說。
近日,在一公路項目現場,44歲的屈磊正在進行鋪筑前的配合比試驗。
“這邊的道路冬天容易積雪結冰,我們在試驗段進行攤鋪時,往瀝青混合料中摻入具有抑制凍結效果的抗凝冰改性劑,能夠有效降低冰雪與路面之間的粘附力,做到‘小雪可融、大雪不粘’。”屈磊說。
與道路“對話”近20載
屈磊2005年剛工作就涉足交通領域。2011年開始參與交通運輸部西部課題,研究傳統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溫度高、能耗大、污染嚴重且回收利用困難等問題。
“我為此讀了上百本書籍。”屈磊用業余時間,查文獻、做試驗,一頭鉆進技術創新里,潛心研究。
經過長達5年的測試、修改,屈磊和項目組研發出“高性能瀝青常溫改性劑”。
在此基礎上,他們創建的低溫施工、超薄罩面、舊料再生等低碳環保瀝青路面建設成套技術,解決了瀝青路面存在的諸多難題,打破國外進口瀝青改性劑功能單一且價格昂貴的局面。
經行業專家鑒定評價,該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獲優秀產品獎。
“這項技術成果在我國20多個省、自治區及蒙古國、巴基斯坦等國應用,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國家的典型技術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專家王復明在評審時表示。
和風沙“硬碰硬”
2015年4月,屈磊與沙漠地區公路生態防治技術應用項目課題組成員一行,來到項目依托工程第二師三十六團昆金公路,展開公路生態防沙試驗點建設,和風沙來了個“硬碰硬”。
“我們選取了全線防沙難度最大的區段,栽種梭梭、白刺、枸杞、沙拐棗等高耐鹽植物。”屈磊說,試驗初期并不順利,該地流沙鹽分約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流沙鹽分含量的10倍,植物栽種后不久,便遭遇了幾次干熱風和強風沙。而且試驗區鼠害嚴重,扦插植株被刨挖、嚙咬啃食率達80%,平均成活率不到8%。
屈磊介紹,該項目所在區域屬于極干旱區,極易造成路面積沙與沙丘壓埋。在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他們白天調查風沙危害狀況,晚上在試驗室做試驗。最終制定了機械生物結合型防沙體系建設方案。
“在機械防沙體系基礎上,種植梭梭、紅柳等高抗逆荒漠防沙植物,建成阻沙林帶和固沙林帶,攔截和阻滯風沙流和流動沙丘。”屈磊說,2019年經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林業科學院造林治沙研究所現場查定,隨機抽查梭梭造林保存率約80%。
項目實施以來,道路沙害得到有效治理。
“以前每次風沙都會阻斷交通,要出動三四臺推土機,六七個養護人員進行清掃,這條道路每年的維護費用在400萬元。”昆金公路養護保通隊隊長艾買提江說。
“屈磊和他項目組建立了生物防沙體系,實現‘以林養林’的可持續循環,并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新疆兵團公路科學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江表示,建成的公路沿線生態建設先導示范區,也為新疆防沙治沙提供了科技和經驗支持。
多年來,屈磊帶領團隊對試驗路交通量、通行車輛軸載及接地壓力、路面承載能力、早期損壞現象、路面使用功能、養護、維修情況等進行實地調查和監測。創建了適宜新疆氣候與交通特點的公路預防性養護模式和經濟評價與效果評估體系,編制了《兵團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指南》。
陳江說,推廣應用的瀝青再生劑產品可延長道路使用壽命3至5年,在新疆兵團范圍內每年可節約養護資金約10%。
看到自己研究的科技成果被廣泛應用,屈磊很欣慰。“回想這些年,新疆的公路網就像我研發的項目一樣,不斷升級,不斷延伸。”(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0日 11:40:20
- 2025年01月20日 10:55:59
- 2025年01月20日 10:55:13
- 2025年01月20日 10:15:13
- 2025年01月20日 06: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