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撿到15萬元之后
一名環衛工人撿到錢,隨即還給失主,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小事。
至少在張相遠和妻子劉鳳娣看來是這樣。夫妻倆“掃地”掃了8年,撿過手機、錢包、鑰匙等。失主找來時,他們總是將這些東西悉數奉還,有時還會拜托當地朋友多、人脈廣的親戚,為證件尋找主人。所以,當張相遠在別人丟棄的床墊里發現15萬元并馬上還給失主時,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一波互聯網流量即將到來。
上個月22日,張相遠忽然登上了網絡熱搜榜的第一名,他的故事被122家媒體相繼發布,超過1億人次瀏覽話題“老人急病離世藏了15萬的床墊被扔了”。上熱搜后的第四天,國內最權威的官方媒體之一用一整篇單獨推送的公眾號文章講述張相遠拾金不昧的故事。
在網絡世界里,張相遠的名聲傳遠了,盡管他本人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廣東省韶光市始興縣縣政府的駐地太平鎮。張相遠生活在距離太平鎮十幾公里的馬市鎮,這里位于廣東省北部,南嶺山脈南麓,藏在群山之間,如果不提“金葉”這種當地盛產的煙草,很少有外鄉人會對這個僅有4萬人生活的小鎮產生興趣——把馬市鎮1個社區、18個行政村戶籍上的所有人都喊到國家體育館鳥巢去,剛坐滿一半的位置。
張相遠的事兒火了以后,他的同鄉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他接受采訪的視頻。從別的鎮到馬市來做生意的人都知道,這里有個環衛工人拾金不昧。當地宣傳部門帶著各路記者到張相遠家采訪。8層樓,沒電梯,一爬就是三四趟。
縣里把張相遠評為“始興好人”,他的家人被推到媒體鏡頭前,一名導演不斷引導他14歲的小兒子張明接受采訪。
“你爸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不善表達。”
“但你會覺得爸爸很棒嗎?你會去學習他嗎?”
張明神色略顯尷尬:“撿到別人的錢肯定要還給別人,這挺正常的。”
幾天前,學校老師也發信息問過張明,那位“始興好人”是不是他父親,他回應“是”,再不說什么。他慶幸,暑假還沒結束,朋友們看樣子沒刷到新聞,他不用費心去想怎么應付。
張相遠說自己沒想到,4個月前做的那件“挺正常”的事,會為他帶來人生的“高光時刻”。
今年4月27日晚上7點多,馬市鎮的店鋪大多已經打烊,鎮子安靜下來,路燈打亮主街,街邊零星有幾名飯后散步的路人。張相遠在這個時候接到了好友何萬茍的電話,“村口橋頭有一個別人剛扔的床墊”。
何萬茍是村里的保潔員,他負責的村落與張相遠工作的城鎮街道相鄰,橋頭正是分界線,二人因此熟絡起來,時常一起撿廢品,或留作家用,或打包賣出。
面對沖著張相遠來的記者,何萬茍說:“我們非親非故,‘關系’就是我讓他把他那邊掃干凈一點,不要把垃圾吹到我這邊來。”
那天傍晚,他喊張相遠去拉床墊,一方面為了兩人第二天能直接清理垃圾,另一方面,他認為床墊里的彈簧能賣個好價錢。
張相遠回憶,接到電話,放下碗筷就推著小車到橋頭垃圾桶處。他需要把床墊“解剖”了,才能放在小車上拉走,就借了何萬茍家的菜刀。
劃開廢舊的床墊,張相遠發現幾個紅色塑料袋,他拆開一個,看到里面包著幾捆百元大鈔,以及一些零錢。與此同時,橋頭附近,垃圾桶對面站著幾名村民在聊天,再往前走十幾米——失主馮龍家正在辦白事。父親去世后,他們將老人用過的床墊放到了街對面橋頭的垃圾桶旁。
張相遠拾金不昧的新聞發布后,網友們稱贊張相遠,卻對失主有頗多猜測和指責——“為什么老父親寧愿把錢藏在床墊里也不愿意給兒子” “父親剛去世就把東西扔了,一言難盡”……這些評論明里暗里想說,老人子女不夠孝順。
過世的馮姓老人有一子三女,大兒子馮龍繼承了父親的食品加工廠,一座三層小樓。他住在頂層,父母住在二層,一層是“轟隆隆”的廠房,悶熱的空氣里彌散著灰塵。記者來了,馮龍卷著袖口和褲腳,正在操作機器。
他記得,新聞報道剛出來時,看見網友對他家的質疑,“大妹妹很生氣,事情根本不是這樣子的”,她還打12345去舉報。
如今再見到媒體記者,馮龍非常謹慎,反復要求不要再暴露自己的地址和身份,看到鏡頭,他會請求不要拍照。
馮龍是四兄妹中的大哥,他們的母親是聽障和語言障礙者。兄妹四人少年時期,為了招攬生意,父親要開車下鄉,到村子里挨家挨戶勸說對方把糧食和菜籽拿到自家廠里加工。家里還有20畝地,在不同的時節種植水稻和煙草,“一家人都沒有停下來的時間”。
2000年,19歲的馮龍外出打工,“如果我不去,沒有辦法供3個妹妹讀書”。他記得那時幾個妹妹每年的學費是一兩萬元,他賺錢補貼家用。2011年,父親用盡積蓄,在鎮上蓋了廠房,家里的經濟狀況好了不少。2014年,馮龍回家跟父親把廠子的生意做起來。
在馮龍眼里,父親是一個“主意很正”甚至有點固執的人。馮龍覺得早就該換新機器替代人力,但老人堅持自己的做法,兒子雖然回來了,父親仍是廠里的主事人。
2021年,老人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如果做手術,醫生說有很大的希望延長生存期,但術后需要戴造瘺袋,收集排泄物。老人堅決拒絕手術,為了勸他,“兄妹四個沒少和他吵架,話都說盡了”。
他們最終只能由著父親,馮龍后來猜測,父親6歲喪父,被送到親戚家寄養了十幾年,年輕時娶了身有殘疾的母親,“他只能靠自己”。
馮龍回憶,老人放棄治療后,兄妹幾個逢年過節就會給父母塞點錢,差點丟掉的15萬元,他說應該是老人沒舍得花那些錢,攢下來的。去年兄妹幾個還帶著老兩口去張家界旅游了一趟。2023年年底,父親總是腹部絞痛,他猜測可能是病情惡化了。
老人的生命在2024年4月27日終止。在此之前,他在醫院打了一針鎮痛劑,一直處于半夢半醒的狀態。馮龍和家人記得,臨走前,老人的雙手用力捶著床墊,馮龍以為是他太痛了,直到張相遠剖出了那筆錢。
已經無從得知,老人為什么要將錢藏在床墊里。馮龍推測,“可能因為我家做生意,常敞開著門” “可能他的習慣是備一筆現金維修機器”“可能他意識到自己不行了,害怕我們到銀行取不出錢”。
唯一能知道的是,這筆錢父親是背著兒女攢下來的,在此之前他最大的花銷是牽著老伴到鎮子的商場里買過一款金首飾。
馮龍說,在整理父親遺物時,他看到了被取空的存折,只是老人剛走,他實在無力追問這筆錢去了哪里。他有太多事情需要處理,比如說父親一直睡的那張床墊,因主人生病受到污染,產生異味,實在沒有辦法留在家里。
在馮龍的敘述里,他猜測或許有人看到了那筆錢從床墊里掉出來,但他很自信,扔床墊的地方,附近有三四個攝像頭,沒人敢把錢拿走。“我妹妹去取的錢,當時他(張相遠)手里拿著刀哦,好兇!”但馮龍又說,“社會需要正能量,我就配合宣傳。”
離張相遠發現現金的地方不遠,一位村民回憶,他們在街對面,隱約看到張相遠劃開了床墊,掉出來幾個紅袋子,但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馬上,張相遠就沖他們跑過來,只說了兩個字“有錢”。有村民大概知道情況,跑到馮龍家里,將此事告知他們。
張相遠身高不到1.6米,精壯結實,皮膚黝黑。他“不太會講話”,當地宣傳部門來錄視頻,8個字的短句,他練習了半小時才說出來。這是他從出生就帶著的“問題”。
張相遠沒讀過書、沒外出打工,快40歲時才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劉鳳娣。劉鳳娣的前夫因車禍去世,她帶著一個患有嚴重癲癇的大兒子再嫁,唯一的要求是“對方接受我的孩子”。
與人相處的絕大多數時間,張相遠只是沉默著,不辯解,不出聲。別人說話他“嗯”一聲,或者蹦出一個詞。和劉鳳娣在一起后,為了照顧孩子上學,在妻子的幫助下,他當了環衛工人。此后8年的時間里,工作上有什么事兒,領導怕溝通不便,都越過張相遠,直接和劉鳳娣交流。
有一件事,劉鳳娣講起來就生氣,有人告張相遠的狀,說他沒有掃地,要罰錢。“他明明掃過了,只是不講出來,也不辯解。”她顯然是更強悍的那個,跟隨丈夫出工,錄下干活的視頻發給領導。
這個男人老實本分,談不上有本事,也沒有朋友。這是妻子對張相遠的評價,她理想的丈夫要能風風火火地把家搞得有聲有色。
在生活中,劉鳳娣說什么張相遠都聽著,不吵架,也不溝通。她只能用特別的方式逼丈夫作出改變。嫌做午飯辛苦,她就連著幾天做張相遠不愛吃的菜,直到他無法忍受地接過做午飯的任務。
那天晚上,在與失主接洽的整個過程中,張相遠確實沒來得及把刀放下,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看起來好兇”。在場村民告訴記者,張相遠帶他們去垃圾桶旁找到床墊,遠遠站在一邊,什么都沒講,也沒有碰錢。
“我和她們家的女兒講,幫了你們這么大忙,你也應該感謝人家一下。”這位村民說,失主家的小女兒從一沓錢里抽出兩張100元給了張相遠,然后迅速地離開了。
張相遠記得,這位女士在把錢給他的時候還加了一句話——“謝謝你啊,好人一生平安。”
事情處理得很快,晚上7點40分左右,張相遠就回家了。房子是妻子侄女借給他們住的。他對妻子說,我撿了錢,又還給了人家,有十幾萬元。他又打給何萬茍,對53歲的張相遠而言,70多歲“非親非故”的何萬茍幾乎是這個小鎮里他唯一能打電話說說話的人。
何萬茍聽出他語氣里的“害怕”,便說:“人家的錢,我們不能要,要還給人家。”和往常一樣,何萬茍說話,張相遠一聲一聲地應答。
那個夜晚,張相遠沒怎么睡著。
劉鳳娣贊許丈夫的舉動,又想起那十幾萬元,心里想“好多錢哦”。張相遠的老家在始興縣最偏遠的領頭村,藏在山脈里,被綠色的竹林環繞,有小溪也有池塘,水汽升騰,地面濕滑。劉鳳娣嫁過去時,家里有幾只雞,她懷孕后最愛的補品是雞蛋沖開水,加了白糖喝。
劉鳳娣又想起二兒子剛出生時,張相遠的母親掉到池塘里摔成癱瘓,家里借了7000元外債,就讓她“不想活了”,還在哺乳期,就上山拼命砍竹子還債。劉鳳娣身高不到1.5米,背著比她高得多的竹子下山賣錢,一車竹子2000元,還了幾年才還完。如今她和丈夫兩個人,每個月能賺將近4000元。過去,劉鳳娣見過最多的錢是前夫遭遇車禍去世,肇事者賠了她11萬元。她拿著這些錢給大兒子看病,住佛山醫院旁100元一晚的酒店,要下好大決心。
何萬茍也一夜沒睡,這張床墊是他讓張相遠去收的,沒想到里面有好多錢。他每天都去那邊掃地、拾荒,從未撿到過這么多錢。何萬茍以前拾過智能手機,不會用,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拿給在市里上大學的孫女想辦法,孫女找到失主,原路送回。
這一夜,何萬茍想起張相遠這個人,“怎么就是他撿到了”。
張相遠總是坐在他家客廳的板凳上,吃點零食,喝幾杯茶。他們聊聊什么時候鎮上有衛生大檢查,月工資發了多少錢,怎么把地掃干凈。大多數時候,張相遠不怎么給他回應。有時他責怪張相遠沒把交界處掃干凈,張相遠也不說什么,一會兒就弄干凈了。有時他把家里種的菜送給張相遠,張相遠回老家時也給他帶竹子。有時他們也會談到,做環衛工人總能撿到一些東西,要還給別人。
在很多人看來,何萬茍是張相遠唯一的朋友。
張相遠拾金不昧的第二天,這個消息就從何萬茍的嘴里傳到了鎮上保潔員的耳朵里,后來又傳到環境服務公司管理員的耳朵里,這位管理員是夫妻倆的直屬領導。有人說,別人都在講,“那個張相遠是不是腦子有毛病,撿那么多錢又還給人家了”。
事情傳到互聯網,媒體來采訪張相遠,卻是何萬茍大聲地招呼記者,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張相遠說起那一晚,說不是害怕,只是驚訝,又覺得平常。這件事帶給他唯一的變化是現在刷視頻,能一連刷到好幾條“拾金不昧”“好人好事”的主題。而后才是家電維修、美食烹飪。
劉鳳娣覺得丈夫是好人,但遇到的失主也是好人,“至少沒有栽贓我們,說錢不夠”。她曾經被人冤枉過偷東西,要賠500元。那次,劉鳳娣當場爆發:“你報警讓警察來調查!”
她和丈夫的希望是,小兒子張明能好好學習,考到中山大學去,“讀書改變命運”。劉鳳娣和張明班主任的溝通很少,問題總是“成績怎么樣”,讓她欣慰的是,兒子的成績是全校第一名。
張相遠也在意兒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張明沒考好,平常講不出話的張相遠也能流利地講兩句教訓的話。
最近接受采訪時,張明想了很久,父親有什么讓他敬佩的地方,然后他說:“一下就把我的自行車鏈子修好了,我不會,很厲害。”
張明最大的愛好是騎自行車,漫無目的,到處走。他總是騎過父母工作的街道,最遠騎到過韶關市里。這個少年覺得,他“還能再去更遠的地方”。
(應受訪者要求,馮龍、張明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雪兒文并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0日 11:40:20
- 2025年01月20日 10:55:59
- 2025年01月20日 10:55:13
- 2025年01月20日 10:15:13
- 2025年01月20日 06: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