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兩會熱議文化產業“破圈” 奏響國際交往交響
中新網成都3月1日電 (王利文)成都市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3月1日閉幕。音樂人刀郎(成都市人大代表羅林)為“音樂之都”建言獻策:“將持續關注成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積極投身其中,為推動音樂產業發展貢獻力量?!?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class="adInContent">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支持舉辦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120場以上,探索“跟著演唱會來旅行”等消費新模式,推動“演藝+”“賽事+”融合,釋放文旅經濟新動能。
作為中國“演唱會經濟”的領跑城市,成都2024年吸引了刀郎、五月天、薛之謙、張杰等176場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落地,拉動周邊交通、住宿、餐飲消費激增。刀郎表示,成都的音樂基因與開放氛圍,正吸引全球目光。
隨著“成都造”動畫電影《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這座城市正以國際視野重塑文化敘事。四川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成都市政協委員巫平麗指出,成都需以“國際表達”激活文化IP,將三國文化、古蜀文明等資源轉化為全球性文化符號。她建議,借力《哪吒2》等“現象級”作品海外傳播契機,推出多語種“成都故事”紀錄片;同時引入國際知名音樂節、藝術展與本土品牌“白鹿.中法古典音樂藝術季”形成聯動,打造兼具“天府味”與“世界范”的文化矩陣。
數據顯示,成都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165萬人次,同比增長1.67倍;國際友城增至113個,國際(地區)定期直飛航線增至73條、居中西部城市首位。2025年,成都計劃推出“文化世運”主題活動,借成都世運會契機推動文體融合;建設綜合性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為全球游客提供“一站式”文化體驗。
文創產業的創新轉化亦為城市注入活力。成都市政協委員黃小竹提出,需系統梳理大熊貓、寬窄巷子等IP,構建數字化素材庫,孵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成都市政協委員柏添則建議,通過跨界聯動激活文博資源,如將張大千畫作轉化為文創商品,實現“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雙贏。
“從蜀繡到哪吒,成都從不缺少世界級文化符號。”巫平麗強調,未來應深化“蓉品出海”,推動蜀錦、川劇等非遺與現代設計融合,讓傳統文化在國際市場“破圈”。隨著“音樂之都”聲量漸強,這座千年古城正以文化為支點,奏國際交往的交響樂章。(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8日 14:11:13
- 2025年04月18日 13:39:47
- 2025年04月18日 12:56:44
- 2025年04月18日 11:25:09
- 2025年04月18日 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