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觀瀾:東江水供港60周年 源頭縣安遠如何讓水常清山常綠?
中新網江西安遠3月1日電 題:贛江觀瀾:東江水供港60周年源頭縣安遠如何讓水常清山常綠?
作者 劉力鑫
“江西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通博羅。”這句江西民謠中所指的河流,便是東江源頭的河流。
江西贛州,是東江的發源地。潺潺清水從贛南的青山翠谷中流下,然后一路往南流向廣東,流成了東江,又經由東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浸潤著香江兒女。
1963年,香港遭遇罕見嚴重干旱,為緩解香港淡水資源奇缺狀況,1965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東江水供港的歷史由此拉開,東江源頭的贛南民眾也就此與粵港居民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2025年3月1日,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日。這一天,在東江源頭縣之一的贛州市安遠縣舉行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東江源頭公益行活動上,香港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飲水不忘護源人”,他十分感謝安遠兄弟姐妹對香港的貢獻。
“作為東江發源地之一,安遠人民數十年如一日封山育林、治理水土,用‘寧可放棄金山銀山,也要守住綠水青山’的擔當,為下游包括香港在內的幾千萬同胞,筑牢生態屏障。”黃恩諾說。
60年來,安遠縣是如何扛起“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的責任,讓東江源的水常清、山常綠的?

保護生態守護源頭 打好“青山綠水”保衛戰
2月的最后一天,一個香港高中公民科學生內地考察團來到安遠縣三百山開展研學活動。在三百山的護源石旁,導游詳細給大家介紹了東江源三百山與香港飲用水源背后的故事。
團員李佩欣告訴記者,她覺得三百山的風景非常清幽秀美,到處綠樹成蔭,她也品嘗了東江源頭水,感覺味道很清甜,“安遠人民保護我們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得非常好,也非常的辛苦。”
安遠縣委書記、二級巡視員楊有谷表示,60年來,東江源頭人民靠山不吃山,以保護好源頭為己任。
護水必先護林,為了保護水源,安遠縣將水源區域林場劃為重點保護區域。
“剛開始巡山的時候,感覺山路走不到頭,每天要走幾十公里山路,一天下來腳上都是水泡。”安遠縣三百山護林員龔隆壽從1979年開始從事護林工作,四十多年來,他和草木為友,與青山為伴,累計巡山超12萬公里,穿壞了100多雙鞋,40多萬畝山林間遍布了他的足跡。
如今,安遠縣已建立健全了覆蓋全縣東江流域的“河長制”“林長制”體系,并組建了600多人的專職護林員隊伍,對源區山林進行常態化巡護。
贛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克堅表示,贛州持續強化東江源頭保護,積極推動贛粵兩省簽訂四輪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堅決用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保障一江清水永續南下,其中作為東江源頭縣的安遠先后關閉企業160多家,拒絕投資項目340余個。

記者了解到,為了涵養水源保證東江水質達標,安遠縣在東江源區域持續實施“三禁、三停、三轉”生態保護制度,即禁伐、禁漁、禁采;停批污染項目、關停污染企業、叫停污染行為;低產林轉產、資源消耗型企業轉型、粗放式生產方式轉變,持續打好“青山綠水”保衛戰。
“作為欠發達地區,我們在財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每年還拿出專項資金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前后投入資金130多億元,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我們積極爭取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共5.7億元,全部用于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先后實施環保項目58個,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7.69萬畝,造林綠化20.6萬畝。”楊有谷說。
今天的三百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8%,處處綠樹蔥蘢,清水流淌,生態環境優越。東江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100%,并常年保持在國家標準Ⅱ類以上,有力保障了粵港地區的水源安全。
加快打通“兩山”轉換通道 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既要持續為粵港地區人民保供一泓清水,又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安遠縣繞不開的挑戰。
“綠色生態是我們安遠最大的優勢,安遠將堅持‘融入灣區發展,精雕東江翡翠’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努力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楊有谷如是說道。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安遠縣重點發展飲用水、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大力發展以三百山5A級景區為核心的生態旅游業,努力讓安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花園”“水缸子”“果園子”“菜籃子”等。
今年春節假期,位于三百山腳下的咀下村“客且留下”鄉村旅游點人氣火爆。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于青山綠水間,大家或品嘗客家美食,或欣賞民俗表演,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我們目前僅有60張床位,節假日至少要提前15天才能預訂成功。我們準備計劃再建設9棟民宿,滿足游客需求。”咀下村村黨支部書記黃松說,2024年,得益于旅游產業的發展,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0余萬元。
在綠色發展的推動下,安遠縣生態旅游蓬勃發展,2024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237.08萬人次,同比增長22.0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0.96億元,同比增長21.07%。臍橙、百香果等特色生態農業既扮靚了山川,又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綠色安遠正煥發無限生機。
因水結誼 贛港情更深
近日,走進位于安遠縣城北工業區的贛州聯豐包裝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經過切、沖、質檢、包裝等多重工藝之后,一本本圖書“走”下生產線。據了解,該公司屬外商獨資企業,由香港居民林淑權女士投資建立。該公司總經理張松竹告訴記者,2017年至今,公司已為安遠縣帶來稅收7500萬元,可以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
贛州聯豐包裝有限責任公司是香港同胞探源護源,支持安遠縣發展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社團、香港同胞來到安遠縣探源,并開展一系列合作以及援助活動。由港深社團出資建造的思源亭、由贛粵港三地共同出資鑄就的思源寶鼎、由香港同胞援建的一座座學校等,無不見證了香港同胞的感恩與祝福。

三百山是全國首批保護母親河生態教育示范基地,也是“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
2024年8月,“探源東江水·厚植家國情”香港青年研學團在安遠縣開展參訪交流活動;當年10月,2024-2025學年香港高中公民科學生內地考察首發團一行,在東江源頭三百山實地考察。
60年來,東江水不僅滋養了香港的繁榮,也架起了贛港兩地人民心靈的橋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安遠縣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守護好東江源頭,確保再來一個60年,東江水也還是一樣甜。(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8日 14:11:13
- 2025年04月18日 13:39:47
- 2025年04月18日 12:56:44
- 2025年04月18日 11:25:09
- 2025年04月18日 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