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民生話改革|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樂享“夕陽紅”
央視網消息: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3.1億人,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據調查,全國有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系統部署,專門提到“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如何做好社區服務,讓老年人更好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一大早,記者來到瀘州市紅星街道天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時,已經有不少老年人在練習跳舞。
社區黨委書記曾凡群介紹,天立社區下轄32個小區,大多是老舊小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350名,90%都愿意居家養老。2021年,社區在政府協調下,低價租賃了一處企業倉庫,改建起養老服務中心。
經過反復考察,社區決定和一家企業合作雙方共建,一塊來經營養老服務中心。
社區食堂是養老服務中心建起來后,針對大部分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提供的第一項服務。五菜一湯,老年人花10元就可以自主選餐。
除了老年人,還有不少年輕人也在用餐,他們大多是來自周邊單位、商家的上班族或店鋪從業者。
助餐的問題解決了,大伙還有哪些需求?養老服務中心又對3000多名老年人做了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低齡老人除了日常生活需求外,很看重精神文化需求。而身體不便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更希望有助浴、陪聊、助潔、理發等家政服務。
在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可以下棋、讀書,也可以一起喝茶聊天。王運輝老人和老伴幾乎每天都會來這里,老伴跳舞、他練書法,日子過得很開心。
老人們有豐富的文娛活動得益于養老服務中心與瀘州開放大學、瀘州老年大學的合作共建,跳舞、烘培、手工、茶藝、古箏等40多門課程,交100元就可以學一門技藝,很受老年人的歡迎。
瀘州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肖昌燕介紹,在城市,他們依托養老機構、街道、社區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和小區的“物業+養老”服務站,構建“15分鐘都市養老服務圈”;在農村,重點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引進和扶持450家養老服務企業,已建了503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讓全市老人能安享晚年。
嵌入式社區養老如何破解養老難題?
大伙更多關注社區居家養老。對此,專家又有什么看法?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璐介紹,圍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要擴大供給、聚焦需求,還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實現運營可持續。社區居家服務供給需要多方參與,包括專業服務機構、社區的企業、社會組織等,比如餐飲企業就可以提供普惠性的老年助餐。實現擴大服務供給、實現良性運行、服務機構能盈利,才能不斷提供更專業、精進的一些服務。
第二方面是更聚焦失能照護服務。“十五五”時期,這方面的照料服務需求進一步旺盛,所以針對高齡、獨居、失能老人提供專業照料護理服務就成為重心,這就需要各地各部門加大相關的政策,鼓勵 調動廣大社會力量共同聚焦高齡失能老人的剛性需求,更好實現供需對接。
多種模式合作互補 助力養老服務供給
目前,我國城鄉社區要求配備養老服務設施,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同時,居家、社區、機構等多養老模式合作互補,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格局在加快形成。
浙江長興縣通過專業團隊及專業干預方式,幫助輕度認知障礙癥狀的老人改善生活質量。河北石家莊市引導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已有16000多戶家庭受益。湖南益陽鼓勵年輕人和低齡老人參與志愿服務,將服務時長折算成積分,用于兌換相應生活服務,搭建起社區互助養老新模式。
在2025年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地還將養老服務列為省級民生實事和重點工作來抓。
江西將建設改造90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300個“一老一小幸福院”。黑龍江提出擴大數字、養老、托育等服務型消費,重點發展中醫康養、智慧養老等“銀發經濟”。湖南將建設500個社區老年助餐服務點、2000張老年人“時光守護”床位。云南提出加強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8日 14:11:13
- 2025年04月18日 13:39:47
- 2025年04月18日 12:56:44
- 2025年04月18日 11:25:09
- 2025年04月18日 11:23:55